“恋爱时看对方自带滤镜,结婚后才发现全是裂痕”——这届年轻人终于醒悟:婚姻不是童话,而是精密的法律契约。
当无数年轻人开始扎堆离婚登记处,“骗婚”新闻频上热搜,我们不得不承认:婚前多学点法律知识,比婚后哭诉“我当初瞎了眼”管用一百倍。
一、结婚登记
《民法典》早就给结婚年龄划好了线:男生必须年满 22 周岁,女生得满 20 周岁,才能领到那张 “爱的证书”。
可别小瞧这个规定,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对小情侣着急结婚,虚报年龄领证,结果被查出后,婚姻直接无效。
直系血亲,比如父母和子女;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像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这些关系的人结婚,不仅违背伦理,还会带来严重的遗传风险。从法律层面来说,这类婚姻没有任何法律效力。
二、关于彩礼
彩礼的归属问题 :一般来说,彩礼在领证前收取属于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但如果是在领证后收取的,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彩礼都是归女方所有的,即便离婚,通常也不需要返还。
彩礼返还的特殊情况 :不过,有几种特殊情况是可以要求返还彩礼的。比如领证后双方并未共同生活,或者属于闪婚闪离的情况,又或者男方因为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形来判决返还的金额,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和灵活性。
三、个人财产VS共同财产
1. 个人财产
有些财产,不管结不结婚,都只属于个人。
像婚前自己买的房子、车子,就是婚前财产;因交通事故等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这是对受害者身体和精神的补偿,自然归个人;
还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明确只给一方的财产,比如父母明确只给儿子的房产;以及个人专用的生活用品,像女士的专用化妆品、男士的定制剃须刀等。
2. 共同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挣的钱、获得的收益,大多都属于共同财产。
工资、奖金、绩效这些劳动所得不用说;投资股票、基金赚的钱,开公司的经营收益;
写本书的稿费、申请专利的转让费等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没有特别说明只给一方的情况下);
甚至用个人财产投资产生的收益,比如婚前买的房子婚后增值的部分,都属于共同财产。
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属进行约定,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双方的权益。
四、婚姻中的权利义务要知晓
1. 互相忠实是底线,违背要担责
夫妻之间互相忠实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法定义务。要是一方出轨,与他人重婚、同居,或者实施家暴、虐待家庭成员,无过错方在离婚时可以要求损害赔偿,这里面就包括精神损失费。
2. 家务劳动有价值,全职也能获补偿
全职太太、全职丈夫的付出同样值得尊重!法律规定,离婚时,承担较多家务劳动的一方可以要求 “家务补偿”。
3. 分居十年也不会自动离婚
分居满两年是诉讼离婚的理由之一,但需证据!想离婚,要么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去民政局办离婚登记,要么去法院起诉离婚。
虽然法律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满 2 年,是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但前提是得有证据证明分居事实和感情破裂,比如分居协议、租房合同、证人证言等。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2021年最新版婚姻法。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