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孩子判给谁谁说了算?法官的判决依据是这些

离婚官司里,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孩子抚养权的争夺。

有当事人为了能拿到抚养权,甚至不惜放弃大部分财产,可结果还是不如愿。

也有人觉得自己经济条件好,肯定能赢,没想到法官却把孩子判给了收入更低的对方。

其实,孩子判给谁,法官自有一套判断标准,不只是看钱那么简单。

孩子年龄不同,判决的倾向大不一样

两岁以下的孩子,大多会判给母亲

有个当事人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就起诉离婚,男方家境优渥,觉得自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法院最终还是把抚养权判给了女方。法官说,这个阶段的孩子离不开母亲的照料,这是从孩子成长角度考虑的。

要是孩子满了八岁,法官会格外看重孩子的意愿。

曾有个案子,父母闹离婚,十岁的孩子明确跟法官说想跟爸爸生活,虽然妈妈的经济条件更好,但法院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如果孩子的选择明显不利于成长,法官也会综合考量。

经济条件确实重要,但不是唯一标准

有个案例,男方月入五万,女方只是普通职员,可男方经常出差,一年到头陪不了孩子几天,最终法院把抚养权判给了能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对方。法官考量的是:谁能给孩子更稳定的生活环境,更细致的日常照顾。

还有个当事人,虽然收入不高,但她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提交给法院的证据里,有详细的成长记录、和孩子的互动视频,还有学校老师的好评。

而男方虽然有钱,却连孩子上几年几班都不清楚,最后抚养权自然归了女方。

生活习惯和教育理念,也会影响判决

有个案子,男方有酗酒的毛病,虽然没对孩子动手,但女方提交了他多次醉酒晚归的证据,法官考虑到这种环境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把抚养权判给了女方。

如果一方有明显过错,比如家暴、出轨,也会成为减分项。

曾有个当事人,因为家暴被起诉离婚,即便他后来表示会改正,法院还是没把抚养权给他,觉得他的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父母的健康状况也是考量因素。有个当事人患有严重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精力有限,法院考虑到他可能无法很好地照顾孩子,最终将抚养权判给了身体健康的另一方。

重夺抚养权的情况

很多人以为抚养权一旦判了就定死了,其实不是。

如果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出现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情况,比如虐待孩子、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另一方可以申请变更抚养权。

有个当事人离婚后,对方沉迷赌博,不管孩子,他收集了相关证据向法院申请,成功拿回了抚养权。

衷心的建议

离婚本就对孩子有伤害,争夺抚养权时,别只想着自己赢,多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稳定的陪伴、良好的环境、双方的关爱,这些才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

法官的判决,说到底也是为了孩子能在更有利的环境里长大。

通过上文关于诉讼离婚子女抚养问题的相关信息,集么律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