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里没铜,
不敢胡行。
手里没钱,
不敢蛮缠。
银圆,是中国的货币,金元宝,是中国的货币。
铜钱,也是中国的货币。
中国人说某个人过于追求金钱,就会说:某个人说句话,都带着铜臭味。
西峡口方言就把铜作为钱的代名词。最常见的话是:你有几个铜子,敢日天日地的烧摆?
西峡人说某个人花钱过于仔细,也和铜产生着联系:那家伙把铜钱串在尾巴骨尖上,你能拽下一个?
民谣说:腰里没铜,不敢胡行。使用铜钱的年代,男人有个钱布袋,是绑在腰带上的。西峡人说把钱串在肋直骨上,就说明了铜钱是很重要的,钱布袋的绳子,是和肋骨捆在一块的。腰里的钱袋子空空的,是不敢胡乱行走的。也就是说,腰里没钱,是不敢胡球整的。西峡人说吃喝嫖赌量家当,和腰里没铜不敢胡行是一个意思。
手里没钱,不敢蛮缠。也是警告手里没钱还想胡球花钱的人,最后都会落下一个悲惨的结局。不敢蛮缠,主要是警告那些布袋里只有五块钱,就到奔驰专卖店里和老板谈奔驰600价格的人。老板就是从一百三十万降到一百万,口袋里的五块钱与一百万之间的距离还是很遥远。这样的谈价格,就是胡搅蛮缠,没有多大的价值。
腰里没铜,不敢胡行,手里没钱,不敢蛮缠。是告诫人们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办日天日地的事。那样与五块钱买个爆竹,就想炸掉美国的航空母舰一样,是狂想症。
民谣是曾经的警告,但是总有人与警告擦肩而过,最后的结局都十分悲惨。
内乡吴凤山,
淅川梁十三,
邓县刘百田,
镇平张大先。
见树砍一刀,
见房冒股烟。
清末民初,河南土匪刀客有五万多人,活跃在河南西部就有三四万人。
当时西峡隶属于内乡,饱受土匪刀客之苦。内乡的大刀客吴凤山和武和尚,一个在西峡北山太平镇盘踞,一个在西山重阳盘踞。
西峡民谣说的内乡吴凤山,和淅川的梁十三、邓县的刘百田、镇平的张大先,是宛西四大匪首。他们无恶不作,烧杀掳掠。民间说他们是:见树砍一刀,见房冒股烟。
生活在清末民初的宛西,可谓水深火热,朝不保夕。宛西最厉害的一次匪患,发生在1929年8月26日夜。股匪张大先,杨小黑等六千多人趁天黑攻破了镇平县城。“烧房九千多间,县长郭学骥,建设局长杨守勤,承审乔子笺均死于难,架去肉票一万一千余人。”
张大先与杨小黑最后被西北军剿灭,其他的都被别廷芳剿灭。吴凤山烧房子最多,被擒后让别廷芳点了天灯。
吴凤山被点天灯时,被绑在一棵柏树上。吴凤山被烧死了,那棵柏树也被烧死了。吴凤山最后葬身何地,谁也不知道。那棵烧死的柏树,躯干依然还在西峡县五里桥黄狮村的九柏关帝庙的的院落里挺立着。
柏树死了,和西北的胡杨,树干会挺立百年,所以叫柏树。
当时,宛西四县剿匪司令是朱陶生,别廷芳受命于朱陶生到邓县剿灭了刘百田,因张和宣没有参战却与别廷芳瓜分刘百田银圆产生隔阂,最后被被别廷芳赶到洛阳嵩县。
梁十三一千多人被别廷芳剿灭后,梁十三不知去向,销声匿迹。
这则民谣折射了当时宛西的社会生态。顺着这则民谣去寻找往事,都是一个一个惊心动魄的剿匪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西峡阳城张堂村的别廷芳。有关别廷芳剿灭这几个刀客土匪的往事,都出现在长篇《民间别司令》和《黑白别廷芳》的某些章节里。
从这些刀客土匪的往事里,能看到民国初期,世事是很不安稳的。生活那个时代的富人,可能比穷人还没有安全感。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老民谣辞典:腰里没铜,不敢胡行。手里没钱,不敢蛮缠,集么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