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调解的时间、人员、方式由你来定

川观新闻记者 张庭铭

“杨大姐,感谢你的线上调解,大排档老板欠我三年的酒水钱终于能收回来了。”7月10日上午9点半,刚刚上班的宜宾市江安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江安县综治中心)调解员杨琴就接到了江安县某酒类配送中心负责人陈鸿(化名)的感谢电话。

陈鸿的经历只是江安县、乡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私人订制”的缩影。在这里,如果群众有矛盾纠纷需要化解,可以自己选择调解的时间、调解人员和调解方式。

此前,全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提出,我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因地制宜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集合、力量聚合,要在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大胆创新,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为此,宜宾江安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在推进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根据前期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了矛盾纠纷调解“私人订制”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由群众自己预订矛盾纠纷调解的调解人员、调解时间和调解方式,因地制宜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张庭铭 摄

走进宜宾江安县综治中心的多元化解区,记者看到接待桌上放有一本调解专家库的手册。手册上收录了该县43名调解专家的名字、擅长调解领域以及联系电话。一旦有群众有调解需求,现场的工作人员就会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调解专家,约定时间和方式进行“私人订制”调解。

为啥要“私人订制”?宜宾江安县委政法委书记杨香檀告诉记者,以前的调解方式,是群众遇到纠纷后由乡镇或者县上随机派出调解员前去面对面调解,调解的时间、方式都是由调解员说了算。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群众都外出务工,再按照以前的调解方式去调解,要么会出现调解双方的时间、地点凑不到一起的情况;要么不能第一时间匹配到合适的调解员,达不到理想的调解效果。“长此以往,群众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个性化需求就得不到回应,自然就会对我们的调解工作产生不信任。”

为此,江安县在县、乡两级探索订制化调解的模式。“就是类似于订制化菜单式的方式,由群众根据自己的纠纷类型预订自己信得过的调解员、合适的调解时间、方便的调解方式。”江安县四面山镇党委书记于中平介绍,以四面山镇为例,他们从当地乡镇干部、党政机关退休人员、乡贤以及热心群众中选出10多名群众基础好且热爱调解工作的人员作为调解员。然后,再把调解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印成册子发到每个村组,方便群众“下订单”。 “实施了这个模式以后,群众感到身边的调解员能够找得到、用得上了。依托这个模式,去年我们镇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5%。”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中,像这样的“三订”的调解方式在江安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得到了大力推广。如果纠纷涉及专业领域,住乡镇的群众可以联系乡镇的综治中心,由乡镇综治中心根据群众的需求匹配专业调解组织或者相应的行政部门调解员进行调解。

“居住在县城的群众,还可以就近到我们县综治中心来,我们将联动相关部门和行业专业组织进行调解。” 江安县综治中心负责人张潘介绍,他们还根据矛盾纠纷的复杂程度设定了办结时间,防止相关单位出现“踢皮球”“慢作为”情况,确保调解的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江安全县化解矛盾纠纷3967件,减少进入诉讼程序案件1297件,司法确认案件620件,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到96.67%。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家庭经济纠纷找哪里调节。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