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泷天艺
低空文旅作为全球旅游业变革的关键引擎,已从概念探索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6702.5亿元。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作为文旅资源大省,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和产业创新基础,可从设施、产品、审批、人才等方面着手率先发展低空文旅。打造低空文旅“四川样本”,为积极拓展国内外广阔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找痛点:新兴业态面临四个成长问题
低空文旅是低空经济与文化旅游融合衍生的新兴业态,指在1000米以下空域,利用直升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飞行器开展观光游览、交通接驳、主题体验等活动的文旅形式。
低空文旅正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6702.5亿元,较2023年增长32.5%。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预计,低空旅游市场潜在客户约4亿,产业经济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2000亿元,呈现出可观的市场潜力。四川是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去年出台《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低空飞行应用市场,推动旅游景区开通低空旅游线路和观光圈建设。四川低空文旅已形成环成都平原、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今年全省开展的低空运行管理试点将空域拓展至近8万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崇州的一家通用航空公司飞行基地以飞行体验、跳伞体验、飞行培训为主要服务项目,今年游客体验人次同比提升30%。宜宾兴文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在今年“五一”假期和“六一”国际儿童节都出现直升机满勤飞行的情况,游客累计约2000人次。四川本土企业沃飞长空近期发布六座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AE200“飞行汽车”,航程覆盖200公里城市交通圈,未来将联合打造“民航 eVTOL”立体交通。
低空文旅这一新兴业态处于成长期,当前四川低空文旅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亦面临亟待破解的痛点。一是基础设施与网络覆盖不足。通用机场建设滞后,无人机起降点覆盖率欠佳,制约航线扩展与县域联动;县域覆盖不均衡,乡镇起降点建设缓慢,文旅与应急救援协同效率较低。二是产品同质化与体验深度不够。旅游产品业态单一,低空文旅项目主要为直升机观光,缺乏沉浸式主题设计;差异化竞争力不足,未充分结合如三星堆、川剧等本地文化IP开展无人机常态化表演。三是安全监管与空域管理存在瓶颈。低空旅游航线需多重审批,项目落地周期长;全省低空旅游应急响应覆盖率较少,缺乏统一指挥平台,突发天气或事故应对能力不足。四是面临运营成本与可持续性挑战。直升机项目年运营成本超百万元,eVTOL商业化初期票价高昂,大众消费门槛高;高纬度项目年运营仅3—5个月,四川虽气候占优,但景区仍因气象变化如强降雨、雷电等取消率较高,收益稳定性有待加强。
破梗阻:从设施产品审批人才等方面着手
推动低空文旅发展,破解面临的痛点,需要从设施、产品、审批、人才等方面着手。
实施基建攻坚,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一要加速通用机场与起降点建设,2025年前争取完成10个通用机场改扩建,优先覆盖甘孜、阿坝等文旅资源富集区,确保2027年建成20个通用机场。二要制定低空旅游起降点建设标准,推动县域“15分钟垂直起降网络”全覆盖,2027年建成100个垂直起降点,同步配套充电桩、气象站等设施。三要构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起降点设计兼顾文旅与应急救援功能,试点乡镇起降点配备医疗物资储备舱和无人机物流终端。
加强产品创新,增强游客体验感。一要开发主题化低空产品矩阵,打造“无人机 三星堆”夜间光影秀,在金沙遗址、宽窄巷子等地标常态化演出;设计“川剧变脸空中剧场”,将非遗代表性项目与低空特技结合;推进生态联动,推出“大熊猫栖息地低空生态监测”研学产品,游客可通过eVTOL搭载红外相机追踪野生动物,数据同步至科研平台。二要开发跨区域精品线路,依托通用机场和航空飞行营地等通航基础设施,创新发展低空旅游,与周边旅游资源协调发展,建设航空休闲旅游示范项目;打造“三星堆—江口沉银”低空文博走廊;加快推动崇州至四姑娘山航线落地。
共推空域改革,简化审批强化安全。一要设立低空旅游专属通道,划定低空旅游绿色通道,推行备案制飞行模式,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建立省级低空应急指挥平台,接入全省文旅监测系统,实现天气预警、空域调度、事故救援一键响应。二要制定安全监管地标,尽快出台低空旅游安全管理规范,明确无人机表演空域隔离带、eVTOL适航认证地方细则等内容,满足安全需求。
聚力运营优化,降本增效平衡淡旺季。一要创新成本分摊机制,对eVTOL运营企业提供票价补贴,设立产业基金,优先投资高成长性项目;推广共享飞行器模式,景区联合采购直升机,分时租赁降低闲置率。二要开发“低空 室内”替代产品,让淡季不淡,在都市商圈建设飞行模拟体验馆,雨季提供全景模拟飞行。
健全保障系统,培育人才构建生态。一要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在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等高校设立低空文旅运营师专业及相关职称评审制度;联合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定向输送技术骨干;试点“低空经济人才驿站”,对引进的eVTOL研发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等待遇。二要完善保障机制,尽快出台四川低空经济改革试验区方案,全面贯彻落实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确保空域资源激活转化为经济资源,能够安全、合理、科学开发;统筹部分省级财政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低空基建,社会资本参与可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三要开展效果评估,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民用航空局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旅游学会和四川天府新区改革创新研究院编制“低空文旅发展指数”,纳入空域利用率、文化融合度等指标,常态化实施年度第三方审计。
(作者系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工委副秘书长)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经济资源按其经济属性。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