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逃税--偷税逃税是什么意思

偷税逃税--偷税逃税是什么意思

### 偷税逃税:定义、行为与法律后果的深度剖析

在经济活动中,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义务。然而,总有一些个体或组织试图通过非法手段逃避这一责任,这种行为即被称为

偷税逃税

。偷税逃税不仅损害国家利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还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偷税的含义与表现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欺骗、隐瞒等非法手段,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以此欺骗税务机关,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例如,某些企业为了降低税负,可能会虚构业务、虚增成本、乱摊费用,从而缩小应税所得额。此外,还有一些纳税人会采取更隐蔽的方式,如通过个人账户收款隐匿销售收入,将个人收入转化为企业经营所得,以此规避税收监管。

逃税的含义与手段

逃税,则是指纳税人已经产生纳税义务,但违反税法规定,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等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其欠缴的税款。逃税的手段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转移资产、隐匿销售收入、虚报亏损等。这些行为往往伴随着复杂的财务操作和法律规避策略,使得税务机关难以准确掌握纳税人的真实财务状况和应纳税额。在某些极端案例中,逃税行为甚至涉及到跨国转移资产、利用海外账户逃避税收监管等复杂情况。

偷税逃税的法律后果

偷税逃税行为一旦被发现,纳税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税务机关有权追缴纳税人偷逃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未缴或少缴税款50%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偷逃税款数额较大且占比超过应纳税额的10%,纳税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的处罚。对于数额巨大且占比超过应纳税额30%的逃税行为,处罚将更加严厉,可能面临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了税款和滞纳金,并接受了行政处罚,也不一定能够完全避免刑事责任。特别是如果纳税人在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再次实施逃税行为时将不再享有免于刑事追究的特权。

偷税逃税案例警示

近年来,国家税务部门不断加大对偷税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大数据分析、联合执法等手段,揭露并查处了一大批偷税逃税案件。例如,网络主播乐传曲通过个人账户收款隐匿销售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最终被税务机关依法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758万元。这些案例不仅彰显了国家税收法律的严肃性,也警示广大纳税人要依法纳税,切勿心存侥幸。总之,偷税逃税是严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的行为,其法律后果十分严重。作为公民和企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税收法规,诚信纳税,共同维护国家的税收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逃税和偷税漏税的区别 (一)

逃税与偷税漏税的定义存在显著区别。逃税,指的是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法,运用欺骗、隐瞒等不正当手段,逃避纳税责任的行为。而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骗取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实际上是一种欺诈性行为。

法律上对这两类行为有着明确的界定和处罚。《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中对逃税行为的处罚是:纳税人通过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当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时,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金。如果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则将面临三年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对于扣缴义务人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按照逃税行为进行处罚。

逃税和偷税漏税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涉及到纳税人利用不正当手段,企图逃避纳税义务。不同之处在于,逃税是通过直接的欺骗、隐瞒等行为,而偷税漏税则是通过欺诈性手段,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达到目的。无论是哪一种行为,都违背了税法的公正原则,损害了国家的税收权益,因此都受到法律的严格制裁。

什么是逃税、偷税、骗税、抗税、避税? (二)

偷税,指纳税人通过伪造、变造账簿、隐匿收入等手段,故意少缴或不缴应纳税款的行为。若纳税人申报不实或超过定额未调整,一经发现,将被视为偷税行为。扣缴义务人、委托代征人若采取类似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也构成偷税。

逃税,则是纳税人欠缴税款,通过转移或隐匿财产,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款的行为。逃税者必须有欠缴税款的事实,且通过转移财产隐瞒缴税能力。

抗税,指以暴力或威胁手段拒绝缴纳税款的行为。暴力包括捆绑、殴打、伤害等,威胁则指以暴力相威胁,对税务人员实施精神强制。

骗税,即以虚假出口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

避税,是纳税人在熟知税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以合法方式减轻税负的行为。

节税与避税,两者均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目的是合理减轻税负。而偷税、逃税、抗税、骗税则违反税法,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属于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偷税和逃税的区别 (三)

一、偷税和逃税的区别

1、偷税和逃税的区别如下:

(1)逃税:主观上出于直接故意,并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牟取非法的经济利益;

(2)漏税:主观上并不具有不缴或少缴故意,客观上不存在弄虚作假等手段,不具有欺骗性或隐瞒性的特点,造成少缴或不缴的结果,往往是由于工作上的过失或其他客观原因。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逃税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的;

综上所述,自刑法修订案颁布后,偷税罪这个罪名取消,被逃税罪代替,因此,逃税罪和偷税罪的区别是没有的,两者只是逃税犯罪在不同时期的叫法。根据刑法规定,企业采取欺骗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的,会被公安机关追究法律责任,企业负责人也会受到刑罚。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偷税逃税的信息,欢迎点击紫律云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