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营刑事辩护|盘点合同诈骗罪与民事合同欺诈的联系与区别①
合同诈骗罪是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隐蔽性。其往往容易与合同纠纷、合同欺诈行为等交织在一起,导致在案件性质的认定上容易引起分歧。因此,正确划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合同欺诈的界限,对于司法实践非常重要。
虽然“诈骗”与“欺诈”在语义上没有实质性不同,但其具有的法律意义大相径庭。欺诈属于民法处理的行为,即行为人只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诈骗属于刑法惩治的行为,行为人不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诈骗”与“欺诈”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如何对两者进行辨别和区分,关键是要判断行为人在主观意识方面上有没有以非法占有作为其行为的目的。如果能够确认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该认定为诈骗,然后结合其行为的其他具体细节以及刑法的明文规定来定罪处罚,如果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应当按民事中的欺诈行为来处理。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相同之处】
合同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欺诈行为的手段可以概括为两种,即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来达到相类似的效果的。
据此,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可以大致概括成下列几个方面:其一,行为人实施了欺诈的故意;其二,出于这种欺诈的故意,行为人做出了欺诈的行为;其三,由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使被欺诈人有了错误认识;其四,在这种错误的认识的基础上,被欺诈人进而主动把财产进行了交付。经过上述对构成要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手段和方法方面,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有类似的地方,即主要有隐瞒事实和虚构真相这两种,并且最终导致的结果也都是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产。
合同民事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相同点在于:
①两者都发生在经济交往活动中,都有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存在,根据法律规定,都属于无效经济合同。
②两者在客观上都采用欺骗方法,包括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和隐瞒事实真相等,意图使对方陷入错误,违背其真实意思与行为人签订合同。
③两者都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行“骗”,不存在过失问题行为人都可能对特定的财物处于不法占有状态,即非法占有对方按合同规定能交付的“标的物”。
明白了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有什么样的关系?法师兄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