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电视剧还离谱!校长编瞎话骗5000万全砸游戏里,爹妈替她还账

体面人生下的惊天骗局:从名校校长到"投资画饼师"

泸州城里,童敏的名字曾经带着体面的光环。作为当地知名民办学校的校长,她穿着得体的职业装,谈吐间透着知识分子的从容,走在校园里总能引来师生的尊敬。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站在讲台上宣讲诚信与责任的女人,正在用最卑劣的手段,将身边最亲近的人拖入财务深渊。

2017年的一天,童敏找到丈夫李某华,脸上带着神秘又兴奋的表情。"我们学校要搞个大项目,建高端幼儿园,内部员工才能入股,回报率特别高,但必须签保密协议。"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上面写着"后勤配送公司投资协议",条款严谨,盖章清晰。

丈夫看着妻子认真的样子,想着这是学校的正规项目,没多犹豫就把家里的积蓄打了过去。他不知道,自己成了这场漫长骗局里的第一个猎物。

很快,童敏又找到了自己的父母。"爸、妈,学校扩建培训中心,机会难得,你们把养老钱投进来,以后每月都能分红。"她声情并茂地描述着项目前景,拿出伪造的学校会议纪要,连老两口存了一辈子的150万都骗了出来

紧接着,妹妹、舅舅、丈夫的姐姐、外甥女、多年的朋友,甚至家里的司机,都成了她的目标。

"这个项目只能内部人参与,签了保密协议就不能跟外人说,不然会被取消资格。"这是童敏最常说的话。她精心设计了不同版本的"投资故事",给亲戚说"幼儿园项目",给朋友讲"后勤配送公司",每个故事里都有具体的工期、预算和回报率,甚至会定期伪造"分红记录",用新骗来的钱给早期投资者打一点"收益",让这场骗局看起来天衣无缝。

29个受害者里,有人抵押了房子,有人借了高利贷,还有人动员全家凑钱,只为抓住这个"稳赚不赔"的机会。

3000万砸进虚拟世界:被游戏吞噬的灵魂

2021年5月31日,长江泸州段的江面上漂浮着一件熟悉的衣物,几天后,童敏的尸体被发现。这个曾经风光的女校长,以跳江自杀的方式,给这场持续四年的骗局画上了一个仓促的句号。

受害者们发现联系不上童敏时,才慌乱地报警。泸州市公安局江阳区分局的侦查结果,像一颗炸雷在受害者群里炸开——所谓的幼儿园、培训中心全是子虚乌有,5000多万投资款,大部分被童敏扔进了一款网络游戏里。

警方审计报告里的数字触目惊心:2015年到2021年,童敏通过三个游戏代理,向游戏充值的净额高达2577万多元

她在游戏里像个挥金如土的国王,买装备、冲排名、搞虚拟社交,最多的时候一天充值就能超过10万元。有玩家回忆,游戏里的童敏是个"级人物",装备全服顶尖,出手阔绰,没人知道她的钱来自现实世界里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更讽刺的是,童敏给丈夫转账的213万,成了她留给这个家唯一的"遗产"。而那些被她骗光积蓄的受害者们,直到她死后才发现,自己手里的"投资协议"不过是一张废纸。

有人去学校核实,得到的答复是"从未有过这些项目";

有人拿着合同找律师,才发现上面的学校公章是伪造的。

那个曾经被他们信任的"童校长",用最温柔的语气,给他们编织了一场长达四年的噩梦。

法庭上的数字迷局:2577万与700万的较量

2024年10月,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庭里,29名受害者第一次站到了被告席前。他们的诉求很简单:让游戏公司返还童敏充值的钱,让她的父亲童某荣在继承遗产范围内还钱。

可一审判决下来,所有人都傻了眼——法院驳回了全部诉讼请求

"童敏和游戏公司是正常的网络服务合同关系,不是赠与。"判决书里的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受害者心上。

他们想不通,用诈骗来的钱进行的消费,难道就该被认可吗?更让他们愤怒的是,游戏公司在法庭上声称,童敏通过11个实名账号只充值了700多万元,这和警方审计的2577万差了近2000万。

今年7月8日的二审庭审,成了受害者最后的希望。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庭里挤满了人,受害者们互相搀扶着,有人手里还攥着当年的转账记录。

童敏的丈夫李某华作为第三人出庭,他的律师当庭指出:"充值的钱里有夫妻共同财产,童敏无权单独处分。"而当原告律师拿出警方审计报告,对比游戏提供的充值记录时,全场一片哗然——通过游戏代理充值的2500多万,竟然不在统计范围内。

"这明显是通过代理洗钱!"原告律师激动地要求法庭中止审理,移交公安机关调查。

受害者代表在最后陈述时泣不成声:"我现在打三份工还账,每天只睡两小时。童敏的父母也在面馆打工,他们也是受害者啊!"而本该承担责任的童敏父亲童某荣,却无正当理由缺席了庭审,仿佛这场闹剧与他无关。

困局背后的追问:谁该为这场悲剧负责?

庭审结束后,受害者们站在法院门口,望着夏日刺眼的阳光,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这场横跨四年的骗局,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制度的漏洞。

童敏的堕落轨迹令人唏嘘。从受人尊敬的校长到疯狂的诈骗犯,她为何会对游戏充值产生如此偏执的依赖?

心理学专家分析,这类"氪金成瘾"往往源于现实中的压力与空虚,虚拟世界里的即时反馈和掌控感,成了她逃避现实的麻醉剂。但这绝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尤其是那些将全部信任交付给她的亲人。

而游戏公司的责任更值得深思。

当一个账号在短时间内出现巨额充值时,平台是否应该履行审查义务?

作为一款面向大众的游戏,为何会出现单用户充值数千万的情况?

难道只要有钱进账,就可以对资金来源视而不见?

受害者们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如果平台能及时预警并核实资金来源,或许这场悲剧就能提前终止。

最让人无奈的是受害者的维权困境。根据现行法律,诈骗者死亡后,刑事案件撤销,受害者只能通过民事诉讼追讨损失。可当诈骗所得已经转化为游戏消费,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又面临重重障碍。

童敏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唯一能追讨的游戏充值款,又因"正常消费"的定性难以追回。这些被掏空积蓄的家庭,仿佛被丢进了维权的死胡同。

目前,二审法庭已经休庭,法官要求双方在一周内提交调解方案。受害者们互相打气,说就算上诉到最高法,也要讨个说法。他们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追回损失,更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当个人欲望失控,当平台责任缺失,当法律存在灰色地带时,普通人可能要付出怎样惨痛的代价。

这场由游戏引发的骗局,终将以法律的裁决画上句点。但那些破碎的家庭、透支的信任、崩塌的人生,却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重建。或许正如一位受害者所说:"我们要的不只是钱,是想让这个世界知道,欺骗和贪婪终究会付出代价,而善良和信任,不该被这样践踏。"

对此你怎么看呢?

对于媳妇替老公还债,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