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后,香港旅游业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导游强迫购物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一些旅行社为了弥补低团费的损失,采用压榨游客进行购物消费的方式牟取利益。其中,一位名叫李巧珍的香港女导游因其恶劣行为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她在带领内地旅行团时,多次以“没饭吃”、“没酒店住”等恐吓性话语威胁游客购物,甚至恶言辱骂游客购物金额不足,此行为被游客拍摄并上传到网络,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谴责。
香港导游强迫购物事件事件缘由 (一)

贡献者回答香港女导游强迫旅客购物事件缘由 一名不满香港女导游强迫购物的旅客拍摄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导游用恐吓性话语要挟和辱骂不购物的旅客,甚至怒斥:“我给你吃给你住,但是你们不付出,你这辈子不还,下辈子还是要还出来!”这名女导游阿珍用普通话辱骂旅客在珠宝店只购物1.3万元,丢了她的脸。她声称,每位旅客千元左右的团费,连机票都难抵消,更何况在港的住宿和饮食。
该团是24人的内地旅行团,实际出发地未明,只知道他们从内地乘飞机到广州,并于3月25日来港。每名旅客两日行程出团小费收50元,当日旅行团团费每人$610多元。女导游阿珍在旅游车上多番谩骂旅客不购物,旅客则鸦雀无声。 有内地旅客把强迫购物的情况拍摄下来,并把全长逾7分钟的片段上载互联网,内地广东卫视、安徽卫视、贵州卫视及辽宁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纷纷转载有关消息。有关片段至少已在内地10多个省市电视台播出,CCTV也报道了相关新闻信息。
香港旅游事务专员和旅游业议会与7月16号召开记者会。相关旅行社表示,永不录用这名女导游。香港旅游业议会表示,针对该事件,将向理事会提出设立转介投诉机制,即使无人投诉也会调查。另外,本月底会与深圳旅游局签署协议,下月起派专人监察旅行社违规行为。
扩展资料
2010年7月16日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内地访港旅行团被强迫购物的“丑闻”接连发生,一段记录香港女导游恶言威吓旅客购物的短片,15日旋即在全国多个省市的电视台热播,令香港旅业“丑事”传千里。
香港导游打人事件是什么时候 (二)
贡献者回答首先,并不是“香港女导游打人”!37岁的林姓香港女导游和一名40岁的安徽男子因言语争执引起肢体冲突互殴,由於後来内地游客改称误会而和旅游社达成和解,所以只能称为“互殴事件”。
事件发生在2011年02月05日
附:
导游与内地游客发生冲突互殴
5日上午11时许,香港九龙红磡分区警署接到报案,在九龙土瓜湾新马头街发生一起香港导游和跟团内地游客冲突事件。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新闻主任梁小姐表示,37岁的林姓香港女导游和一名40岁的安徽男子因言语争执引起肢体冲突,随后两名分别为27岁和40岁的女子进行劝架。
女导游报警后,4人均被警方拘留,其中40岁的男女游客为内地夫妇,4人均称遭受袭击。37岁女导游和27岁女子分别头部、脸部受伤被送往伊丽莎白医院,40岁内地夫妇被拘留警署后不久称不适送院。
据了解,该旅行团共有33名团友,为香港友佳旅行社的3天香港游旅行团。一名游客称,5日早上被女导游安排到一家珠宝店购物,在店内逗留超过2小时,最后团队游客并无购物,导游便用脏话谩骂他们,接着便发生争执。
事发当天,该4名当事人被拘留于红磡分区警署接受调查。
32岁邓女旅游团长 (三)
贡献者回答10月20日下午,香港警方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一名来港旅游的男子被袭击受伤后,在10月20日上午10时45分证实死亡,香港警方已经将19日在红磡发生的这宗“伤人”案改列作“误杀”案处理,九龙城警区重案组正积极调查案件。
据警方案情回顾材料显示,10月19日上午约10时57分,警方接报两名女子在红磡民乐街一店铺打架。警方到场发现一名54岁男子昏迷倒在店铺外,该名男子当时被送往伊利沙伯医院救治。
警方初步调查相信,两名分别为32岁及53岁的女子因购物问题打架,该名54岁男子上前调停,期间被人袭击。警方稍后将安排进行验尸,以确定其死因。
经调查后,警方19日已拘捕4人,包括上述2名女子,她们涉嫌在公众地方打架;另外2名分别为44岁及32岁男子,涉嫌“伤人”。
而据《香港橙新闻报》披露,这名男游客姓苗,为黑龙江人,与姓张的女同事(即53岁女子)报团来港旅游。该团为三天两夜购物团,由不同省市的团友组成,一行二十多人,从深圳出发,18日抵达香港,20日往澳门。有团友透露,只需缴付300元导游小费,便可免团费到港购物。内地姓邓女团长(即32岁女子)持双程证随团来港。
橙新闻报道称,19日上午10时许,苗与张随团到民乐街一间珠宝店购物,疑因珠宝价钱贵及折扣太少未有购物,并到店内近门口吸烟。邓上前与两人交涉,与张起争执拉扯。混乱中,邓被打了一巴掌,苗上前劝架变三人混战,数名疑为香港当地及内地男子加入,苗及张被人粗暴拖出店外。
众人之后扭作一团,目击者指有人对苗拳打脚踢,场面混乱,苗被打至嘴角流血,毫无还击之力,“有人在他跌倒在地上时还踢他肚子”,他最终在灯柱旁倒卧昏迷,其中一名男子往佛光街方向逃去;张吓至嚎哭,大声呼救。
警方到场调查及翻查监视器,以涉嫌在公众地方打架拘捕邓、苗及张,交由九龙城警区重案组跟进。警方其后分别在湾仔及红磡区,再拘捕多2名涉案男子,即44岁姓胡香港男子及32岁姓刘内地男子,被捕人士目前仍被扣留调查。
20日下午,出事的珠宝公司如常开门营业,不时有内地团到来购物,他们大都不知道曾发生命案,在参观及购物后匆匆离开,继续行程。
这一悲剧事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都令人震惊,国家旅游局下午在官网发表声明,称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要求国家旅游局驻港机构了解相关情况,与香港旅游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协助和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并希望香港方面尽快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续事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内地游客合法权益。
界面新闻记者从香港特区政府旅游事务署得到的反馈是,香港政府高度重视有关案件,并已把案件交由警方重案组作出调查及跟进。
对于有关游客死亡,该署表示“十分难过,并向其家属致以深切慰问,且已要求香港旅游业议会仔细复核负责接待该旅行团的香港接待旅行社,是否符合所有就打击内地零负团费而实施的十项规定”。
旅游事务署亦已要求香港旅游业议会接触深圳文体旅游局,搜集更多有关内地入境团的资料,以便跟进,并严肃处理任何旅行社违规的情况。
香港旅游发展局形容事件十分严重,感到十分遗憾,并向死者家属致以慰问。该局表示,此次是个别事件,强调绝对不容许任何有损香港好客形象,尤其是涉及暴力的行为发生。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这起悲剧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香港众多“零团费”购物团的重重乱象。
这不是香港第一次出现以不当手法接待访港游客的事件。此前,大量号称低价、仅需几百元就可多日港澳游的低价购物团,经常被曝光让旅客在不正规的商场强行购物。
香港旅游业议会是旅行代理商的业界组织,香港所有持牌代理商均必须是该会会员。
针对大量的低价团,香港旅游业议会在2011年就曾向政府提出,就打击零接待费及管理导游事宜作出十项建议,建议包括,加强议会管理制度,提升惩处的有效性和透明度,厘清内地组团社、香港地方接待社和导游之间的关系,要求地方接待社与导游签署指定协议,明确双方责任,集中打击与强迫购物有关的违规行为。这些规定后由政府加以明文规定指引。
但时至今日,大量的低价购物团不仅没有被打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导游强迫多少名游客交易? (四)
贡献者回答6月10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李云强迫交易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李云以强迫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宣判后李云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接受法院的判决。
经审理查明:2017年12月13日至15日,被告人李云受昆明云迪国际旅行社聘用,在云南省景洪市为所带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并带游客到定点商家消费过程中,为达到迫使游客消费的目的,采取辱骂、威胁、对不参加消费的游客不发放房卡、对与其发生争执的游客驱赶换乘车辆等手段,强迫8名游客购买商品、消费“傣秀”自费项目,强迫交易金额达15156元,情节严重。
案件发生后,旅游主管部门及时调查,公安机关及时立案,积极有效回应了群众的期盼。景洪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景洪市人民法院于2018年6月6日对该案进行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李云的部分亲属及社会各界群众共计五十余人旁听了庭审。庭审中,被告人李云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认真悔罪,并当庭道歉。景洪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李云的行为已经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一)、(二)项、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四十七条之规定,构成强迫交易罪,但被告人对自己的行为过错有较好认识,能主动坦白认罪,依法可以从轻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游客在泰遇黑导游遭强迫购物深夜“出逃
出国旅游,不料却遭遇“泰囧”。近日,10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遇导游强制消费并辱骂一事引发众多关注。5月12日下午,泰国国家旅游局曼谷总部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泰国警方已逮捕涉事男“导游”,该男子为中国籍,且并没有导游证,属于在泰非法从事旅游工作的外籍黑导游,一同逮捕的还有其供职旅行社的两位泰籍负责人。
赴泰旅游遭遇强制消费
10名游客深夜“出逃”
近日,10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实在无法忍受导游强制消费并辱骂“出逃”,泰国警方已经逮捕涉事黑导游。昨天,旅客马女士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所在的旅游团一共十个人,导游初次见面时就说“第一次带人这么少的团”,并暗示大家,“如果要好玩,就要走他介绍的自费项目的行程。”
5月7日,行程的第五天晚上,由于实在无法忍受导游的谩骂和威胁,也担心自身人身安全,10名游客决定私自“脱团”逃回曼谷。马女士说,之所以在距离预定返程时间仅32小时的时候还要脱团,是因为“真的不能再忍了”。
据马女士介绍,此次泰国之旅是自己和丈夫的蜜月之行,也是他们第一次出国旅行。旅游合同中明确写明,旅行费用为2180元每人,成团最低人数30人。出境社为重庆一家旅行社,采用拼团方式拼至一旅行社成都分公司履行合同。合同规定,旅客在泰国当地将入住当地四星或五星级宾馆,且注明“自愿购物”。但在马女士看来,自己在泰国当地的食宿与旅行社的宣传描述完全不同,“好几个晚上住的连招待所还不如”。
马女士说,对于这样的落差,团里的游客曾询问过当地随团导游,但对方回应:“你们不要管,公司就是这么安排的。”之后的行程中,导游更是将每天将近一半的时间安排在了商店里。游客将其投诉到国内旅行社后,得到回复称“要体谅导游的辛苦”。
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发生在5月7日,行程的第五天。当天的行程中包含一个购物点“乳胶中心”,由于大家消费金额较少,当地导游吼道:“我不信你们不用逼(迫)的”、“一句话,逼到你们做出来为止”。
这番言论随即也引发了中国领队的不满,领队说了一句“谁让你这样讲话”,不料当地导游变本加厉。在游客拍摄的事发视频中,导游用手指向车门方向吼道:“要不然你就直接下车!”接着又说:“明天早上你不要上车!自己打的回曼谷!”得知领队要向组团旅行社反映后,男子称“你投一百个诉都没用”。
马女士的丈夫梁先生称,其实行程安排就是9号凌晨3点回国的飞机,但是我们实在受不了了,所以决定提前“逃”。当天大家假装外出散步,一路靠着手机翻译软件和拉客的司机沟通,花了两个小时才联系到了一辆面包车。
泰警方逮捕涉事黑导游
查明“游客买枕头导游提成”
12日下午,泰国国家旅游局曼谷总部官方微博就此事发布通报。通报称,5月11日晚涉事黑导游已在芭提雅被警方逮捕。
泰国国家旅游局表示,5月7日此事件发生后,“泰国黑导游怒吼游客,逼迫购买乳胶枕”的视频被广泛转发,吸引大量网友关注,视频播放量达到300万次,逐渐对泰国旅游业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我局得知此情况后已紧急联系泰国旅游警察局严肃处理,给中国游客一个交代”。
5月11日晚,泰国旅游警察局副局长素拉切警少将带队,联合芭提雅旅游警察、移民局警察展开收网工作,在芭提雅将涉事中国籍21岁男性黑导游李海抓捕归案。李海在警局中对视频里恐吓游客消费导致游客深夜折返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据其交代:事发期间曾带10名中国游客到芭提雅一家乳胶中心购买乳胶枕头从中收取回扣,由于购买人数较少没有赚到钱,于是才口出狂言恐吓游客,导致游客集体脱团返回曼谷。
旅游警察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该名中国籍男子供职于泰国TYT旅行社,没有导游证,属于在泰非法从事旅游工作的外籍黑导游。此次事件已经对泰国旅游业良好形象造成一定损失,警方对李海以“未经允许非法从事导游行业工作”罪名逮捕,一同逮捕的还有TYT旅行社两位泰籍负责人,下一步泰国警方将依据泰国法律对其严惩。
游客回国后投诉
旅行社已经退回团费
马女士介绍,团内10人分别来自不同旅行社。“见面后才知道自己来自不同的报名点,也不知这背后有没有猫腻”。对此,成都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旅行社拼团符合旅游法相关规定,但是必须要经过游客知情且同意。
此外,据马女士回忆,5月7日晚间,10名中国游客“自私脱团”后,来自中国的领队希望他们不要脱团。有游客提出,第二天直接在曼谷机场汇合,“但是不能再见到那个曼谷导游”。于是,8日下午5点左右,10名游客与领队在机场附近的免税中心汇合。11人按照先前的计划,乘坐9日凌晨3点10分的飞机回国。
飞机起飞前,中国领队要求10名游客签署协议调解单,称是为了“维护大家和公司双方的利益”。这一要求被游客拒绝,当时已有游客将自己在泰国遭受导游辱骂的视频传上网,并迅速引发关注。
9日上午,旅游团另一名成员荣女士刚刚回到成都,就拨打12301国家旅游服务热线投诉,并上传了资料。随后,成都市旅游局以及事发旅行社所属辖区的青羊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迅速介入调查。
但据马女士丈夫梁先生介绍,5月10日下午,自己报名的旅行社同意补偿自己夫妻二人共计800元人民币,但拒绝了其要求退还报团费用的要求。
另一家旅行社只同意每人补偿200元。当天晚上,本次旅行最后的发团旅行社联系大家称,同意补偿10名游客每人1000元,但谈判再次以失败告终。
直到11日下午,发团的国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前往成都,退还旅行团10名团员全部报名费,并承诺后期还会跟进一些补偿措施,双方才最终达成共识。马女士说,“希望类似的事情再也不要发生。”
提醒
在泰国遇宰客可打报警电话求助
10日,泰国国家旅游局成都办事处发布提醒称,近年随着赴泰旅行人数不断攀升,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国内部分旅行社以“低价揽客”,在行程安排、接待水平和安全系数等方面大打折扣,直接威胁到了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为此,中泰两国旅游局将联手推广品质旅游。针对“零负团费”制定出相应措施,正确引导消费者,并对旅游从业者进行行业管理,以高品质的泰国游产品真切回馈中国游客。
泰国国家旅游局称,为了给旅客能有更多元化的选择,目前许多旅游行程都会加入自费行程的内容。“所以,在详细了解行程表时,更要了解哪些是要额外自费的项目,价格是多少等,这些都必须要求旅行社载明,甚至以书面告知。尤其是自费项目,更须明确列出项目名称及价格”。
来自法律法规网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某于香港珠宝店前对商品价格和折扣不满,随即与女导游发生争执。随后,由数名本地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紫律云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