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线下签订纸质合同
算不算已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日前,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劳动争议案。
法院认为聊天记录中双方达成合意的内容包含了劳动合同必备要素,可视为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对于解除劳动关系后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的诉请不予支持。
//
案情回顾
一年后,徐某以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按照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法律规定,支付工资差额共计5.9万元。
双方对此产生争议,徐某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裁决公司需支付二倍工资。公司不服,向慈溪法院起诉。
//
法院审理
从合同必备条款看,案涉聊天记录可证明双方就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进行商议并达成一致,聊天内容已基本涵盖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主要内容,符合书面劳动合同的内容要求。
//
判决结果
法院一审判决某电器公司无需向徐某支付二倍工资差额。
徐某不服,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宁波中院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多知道点
工作群聊记录成为获认劳动关系的证据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新疆某公司与员工李某劳动争议案作出终审判决。工作群聊记录成为劳动者获认劳动关系的关键证据。
2022年6月30日,李某与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因支付劳动报酬等争议申请仲裁,仲裁委认定该公司与李某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存在劳动关系,裁决公司支付工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未休年假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公司不服,诉至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该公司认为,李某并未实际提供劳动。
一审法院认定,从李某提交的某工作群聊天记录来看,李某在群中发送工作信息,该公司董事长亦在工作群中安排工作事项,符合事实劳动关系要件,遂判决确认李某与公司于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存在劳动关系,判决该公司支付工资28155.7元、未签合同二倍工资29435.68元、未休年假工资919.54元及经济补偿金7500元。
公司不服,上诉至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
二审法院认为,现有证据足以证明李某接受管理并提供劳动。鉴于李某未提交证据证明其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30日提供了正常的劳动,对未签合同二倍工资款项计算作出调整,判决公司仅支付2023年5月至7月未签合同期间的二倍工资11019元。李某未提交证据证明其事先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义务,撤销一审判决7500元的经济补偿金,其余维持原判。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集么律网关于劳动合同法实施时间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