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和疏散平面图

本标准规定了包含消防、逃生、疏散以及设施内人员营救等相关信息的疏散平面图的设计原则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疏散使用的疏散平面图,这些疏散平面图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供消防员使用。疏散平面图以标志形式设置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中。本标准不适用于室外安全服务使用的平面图,也不适用于专业人员使用的专业技术详图。

术语和定义

GB/T155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应急安全通告 emergency safety notice

供设施使用者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遵守的指示。

疏散详图图 escape plan detail

以楼层平面图为基础,对总平面图中所标示区域的详细图示。

消防安全通告 fire safety notice

供设施使用者在发生火灾时遵守的指示

总平面图 overview plan

用于将疏散详图与整个设施或场所联系起来的简化图示。

总则

在应用本文件之前,消防安全管理程序已经确定了一些将在疏散平面图上应显示的必要元素。疏散平面图应反映出对以下信息的研究:

a)消防安全手册和规程;

b)当前场所和设施的平面图,图中包含经实地验证过的设施关鍵特征;

c)所有疏散路线的标识

d)疏散规划文件,文件中包含人群的预期移动、所有给出的指示以及指示的给出方式;

e)所有消防设备及报警装置的位置;

f)应急设备及疏散辅助装备的位置

g)在紧急情况下或发生火灾时所需采取的行动

h)避难场所和集合点的位置

疏散平面图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根据规划好的疏散路线确定自己的位置、疏散平面图是对设施应急导向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设计要求

1、疏散平面图应依照设施的疏散预案进行设计并应满足场所内人员的特定需求。

2、疏散平面图上应标出观察者的确切位置

3、疏散平面图应为彩色图

4、疏散平面图的比例尺取决于设施的大小、图示的详细程度以及疏散平面图的预期设置位置。所使用的比例尺不应小于以下数据:

a)大型设施为1:250;

b)中小型设施为1:100;

c)单个房间内显示的平面图为1:350。

楼梯或走廊等细节元素可使用较大的比例尺绘制,以便增加醒目度或便于容纳安全标志。同一设施的一系列疏散平面图宜使用相同的比例尺。对于设施的某些特定区域,如停车场等,可使用不同的比例尺以便识别空白空间的范围。

5、在成套的疏散平面图中,所有相同区域的图示都应一致。

6、为了获得足够的清晰度和醒目度,疏散平面图上的垂直照度在正常照明条件下不应低于50lx。

在正常照明发生故障时能够提供应急照明的条件下,由普通材料或磷光材料构成的疏散平面图上的垂直照度不应低于5lx。如果在正常照明发生故障时没有应急照明,或者在提供了符合GB/T23809规定的磷光应急导向系统的条件下,可使用含有磷光材料的疏散平面图。在所有上述情况中,磷光材料都不应低于GB/T26443规定的C级。

7、为了识别疏散平面图上的安全色,照明灯的显色指数R。应不小于40。光源不应使显色指数大幅降低。当疏散平面图由磷光材料制成时,应使用白色荧光灯作为激励光源。不应使用低压钠灯。

8、疏散平面图的底色应使用白色安全色或符合GB/T2893.1-2004表4规定的磷光白色。

9、疏散平面图的最小尺寸应为297mm×420mm(A3),当疏散平面图设置在单个房间内时其尺寸可缩小到210mm×297mm(A4)。疏散平面图尺寸的容许偏差为5%。

10、疏散平面图的内容应是最新的。

11、疏散平面图上显示的方位应与观察者相关,以便使位于图上左侧的位置实际也位于观察者的左侧,位于图上右侧的位置实际也位于观察者的右侧。

12、在疏散平面图上表示安全条件和消防设备时应使用安全标志,所使用的安全标志应与设施内安全条件或消防设备的安装位置上使用的安全标志相同,且应符合ISO7010的规定。

13、疏散平面图应包含图例。

14、疏散平面图应具有图名,图名中应包含中文“疏散平面图”字样。

15、疏散平面图应显示出集合点的位置,并使其成为疏散详图或总平面图的一部分。

疏散平面图各元素的尺寸

1、在预期的观察距离上,疏散平面图上显示的信息应清晰易读。中文最小字高应为3mm,英文字母最小字高应为2mm。所选字体宜使文字在预期观察距离上具有最佳的清晰度。

2、图名区域的最小高度至少应为疏散平面图最小外部尺寸的7%,图名文字的总行高(含行间距)至少应为图名区域高度的60%。当图名仅使用中文时,图名区域及其文字的最小高度示例见表1。

3、疏散平面图上显示的安全标志的最小高度应为7mm。

4、表示设施结构墙体的图线,其最小线宽应为1.6mm;表示设施內部分隔墙的图线,其最小线宽应为0.6mm。若在疏散平面图中表示出详细元素(如:楼梯、货架、窗口等),图线最小线宽应为0.15mm。

在表示较长的疏散走廊时,宜在图中表示出建筑特征或设备,以使观察者对走廊的大小或距离有一定的判断。

内容和表示

1、图名

每个疏散平面图都应有图名。

图名的文字宜使用中文或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可增加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图名中的英文既可以用大写字母也可以用小写字母。

2、总平面图

除非小型设施的疏散详图本身就是该设施的概览图,否则每个疏散平面图中都应包含一个总平面图。

总平面图应包含:

a)集合点的位置;

b)整个设施或场所的平面图,图中突出显示疏散详图所包含的特定部分;

c)周围区域(如:道路、停车场、其他建筑物等)的简化图示。

总平面图的大小不应超出疏散平面图面积的10%。

3、疏散详图

疏散详图是疏散平面图中的主体部分。

疏散详图应包含:

a)设施相关部分的楼层平面图,该平面图需要修改,以便

● 删除不必要的细节

● 突出显示重要元素

● 提高清晰度并易于理解

● 根据观察者的位置调整平面图的方向

b)所有横向的及纵向的紧急出口和疏散路线。如果从特定的“您在此”位置处开始给出方向指示,则此类方向信息应使用符合GB/T2893.3类型D的箭头表示(见图1)。

图 1 表示人移动方向的箭头(GB/T2893.3,箭头类型 D)

c)观察者的位置[“您在此”(Youarehere)]。

d)楼梯的位置。

e)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所有特殊疏散设备。

f)紧急消防设备及应急救援设备,如:消防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水带、急救设备等的位置和类类型。

由于使用了比例尺,有时不可能在疏散平面图上显示出安全标志的确切位置,这时可通过引出线将安全标志分别显示在离正确位置最近的可用空白处(见图A.1)

g)作为建筑特征的电梯位置。

4、安全通告

疏散平面图应始终伴有消防安全通告和应急安全通告。安全通告可位于疏散平面图内或位于疏散平面图旁。

5、图例

疏散平面图上应显示图例,图例应给出疏散平面图上使用的安全标志、图形符号及颜色的含义。图例的示例见文末

6、其他信息

疏散平面图上还应包含以下信息

a)图的设计者;

b)设施名称

c)楼层名称

d)图的设计日期和修订编号;

e)图编号。

7、颜色的使用

7.1疏散路线

方向箭头应使用符合GB/T2893.1--2004规定的绿色安全色。疏散路线应使用与箭头有足够对比度的淡绿色突出显示。

注:在使用磷光材料时,可通过将疏散路线半色调或增加阴影线等绘图方法,使疏散路线的方向箭头在黑暗环境中依然清晰可见。

7.2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应使用符合GB/T2893.1--2004规定的安全色

7.3观察者的位置

观察者的位置应使用GB/T2893.1-2004规定的蓝色安全色。

7.4背景色

背景色应使用符合GB/T2893.1--2004规定的白色或磷光白色

7.5设施结构要素的轮廓线

设施结构要素轮廓线的颜色应为黑色。

7.6图名

图名区域应使用符合GB/T2893.1--2004规定的绿色安全色,图名文字应使用符合GB/T2893.1-2004规规定的对比色.

7.7文字

文字通常的颜色应为黑色。为了突出显示某些文字,可使用其他颜色。

材料

疏散平面图应使用具有足够耐久性的材料和油墨制作,在预期使用期限内应能够抵抗使用场所的环境影响(例如,具有耐光性和耐潮湿性等)。在需要时,应使用GB/T26443中规定的方法来测定材料的耐久性。

安装位置

疏散平面图的安装位置在其使用环境中应足够醒目,并应确保疏散平面图对预期观察者的无障碍性和可读性。

疏散平面图应固定安装,预期的安装位置如下:

a)设施使用者可以获悉疏散途径的位置。

b)疏散路线上的关键位置点,这些关键位置点可能为:

每层楼的主人口处;

靠近电梯和楼梯的位置;

每个房间内,如宾馆的房间;

人员聚集地点,如食堂、办公中心、会议室等

主要的汇合点和交叉点。

检查和修订

应定期检查疏散平面图,以确保其清晰、醒目、易于理解和信息的及时更新。

当设施本身或其消防安全规程及应急安全规程有更改时,应及时对疏散平面图进行复审,并在必要时对疏散平面图进行修订。

图 A.1~图 A.4 所示为疏散平面图的设计示例

这些示例仅供参考

它们没有按实际比例绘制

图 A.1 不带有方向箭头的疏散平面图示例——整个楼层

图 A.2 带有方向箭头的疏散平面图示例—— 整个楼层

图 A.3 疏散平面图示例——部分楼层

图 A.4 疏散平面图示例——带有楼梯的整个楼层

风险四色图具体怎么做?

绘制风险四色图,首先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参考图例

风险等级一定程度上

取决于严重程度等级和可能性等级

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D=LEC)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企业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企业应当将全部作业单元网格化,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形成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当遇上多层建筑或操作平台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可以分别绘制各层面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如技术可行,企业可以运用空间立体布置图进行标示。各网格风险等级按网格内各项危险有害因素的最高等级确定。

那么这一张图上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要素才更有价值呢?而不是一张摆设。

一、方向图标

东南西北的方向图标一定要有的,同时一定要和图形位置正确一致。

二、工厂级、部门级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位置信息

需要显示在该工业园区或者地图中的位置,最好能够从图中看到周边的公安、消防、医院、道路、河流等和应急有关的资源信息,以及企业周边存在的较大危险源,危化品企业信息等。

部门级的需要显示该部门在工厂布局图中位置。

三、绘制图形的规范性

由于没有一个文件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应该如何画,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但是我们目前可以参考到的满足消防要求,同时具有风险告知功能的标准就是疏散平面图设计要求及标准 - GB T 25894-2010。

本标准规定了包含消防、逃生、疏散以及设施内人员营救等相关信息的疏散平面图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疏散使用的疏散平面图,这些疏散平面图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供消防员使用。疏散平面图以标志形式设置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中。本标准不适用于室外安全服务使用的平面图,也不适用于专业人员使用的专业技术详图。

四、疏散逃生紧急集合点

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中最好是绘制上疏散逃生紧急集合点,当风险发生时知道哪里逃生,哪里集合,如果该区域风险稳定,还可以附上风向玫瑰图,便于了解风向。

五、建议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和疏散平面图合并

当风险管控从面到点时,会出现同时有二张图,那么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和疏散平面图就可以合并,一图中体现二张图的功能。同时增加疏散图必要的图例。将消防车道和紧急疏散集合点、急救点、应急装备点标注清楚。

其中人员信息尤为重要,要知道重点风险区域常规情况下有多少人,在什么位置作业,便于发生紧急是组织救援。

六、具体是什么事故风险最好能够在图中体现

如果仅仅是单一的纯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明确了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但是他们是什么风险并不注明,还是看不懂,不明了。如果我们能够哎风险色块上通过安全标志显示,就比较清楚直观。同时安全标志警告和禁止提示灯也是预防事故风险管控的一种方式。

七、同时还可以和职业危害分级管控结合起来

职业危害也是安全健康风险,有害因素位置区域提示和警示,也是风险分级管控。同时和职业危害分级管控合并,减少做几张图和公示的麻烦。

风险四色图示例:

(文末可下载原版)

第二部分:如何进行风险分级?有什么标准?

(海为例)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作业单元划分

合理、正确划分作业单元既可以顺利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工作,又可以保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整个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的重要一环。

企业可以按照内部业务系统的各阶段、场所位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来划分作业单元。

作业单元划分时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并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划分作业单元的常用方法有:

──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来划分

──按地理位置来划分

──按生产设备设施类别来划分

──按作业任务来划分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企业应当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作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通过对物的状态、环境及管理的因素和人的行为进行辨识,并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事故类别。

生产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危险物质、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

1.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人的行为。辨识中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

──物的状态。辨识中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常见的异常状态有监测参数偏离正常值、试生产调试阶段、异常开停车、设备带病作业、临时性变更工艺、事故排放等。常见的紧急状态有监测参数严重超过限值、危险物质大量泄漏、紧急停车、设备事故、压力管道和容器破裂、停水停电(需要连续供电供水)等。

──环境因素。辨识中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管理因素。辨识中应考虑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

2.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包括:

(1)物的状态、环境及管理的因素

推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各个作业单元的物的状态、环境及管理的因素进行辨识。根据划分的作业单元,从基础管理、选址布局、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化品管理、储运系统、消防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等方面,制定安全检查表。

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可以参照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安监总管三〔2013〕12号)和《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安监总管三〔2015〕113号)、《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等,制定安全检查表。

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企业可以参照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等,制定安全检查表。

(2)人的行为

推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编制作业活动表,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辨识每个工作步骤的危险有害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可能导致的事故。

(3)危险化工工艺和化工装置

推荐以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

安全风险评估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危险有害因素,企业应当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并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危险性预分析法(PHA)、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风险矩阵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道化学(DOW)、蒙德法(ICI)、危险度评价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等定量评估方法。企业应当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必要时,宜根据评估方法的特点,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企业应当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等实际,确定每一项危险有害因素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4级:

A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评估属不可容许的危险。

B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

C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评估属中度危险。

D级:低风险/蓝色风险,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

安全风险等级未按照上述4级划分的,必须与本实施指南规定的安全风险等级相衔接。

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固有风险评估和控制风险评估。

(一)固有风险评估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在不考虑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前提下,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

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固有风险评估,应当减少人为赋值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推荐采用道化学(DOW)等评估方法。工贸企业的固有风险评估,推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评估方法。

部分行业已经建立固有风险评估标准或方法的,仍可按其执行。采用全球统一的固有风险评估标准或方法的部分跨国企业,仍可沿用原有标准或方法,但需要满足本实施指南的基本要求。

(二)固有风险升级

1.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风险,应当确定为A级:

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

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装置;

涉及爆炸品及具有爆炸性的化学品的场所和设施;

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

存在快速冻结装置的涉氨制冷场所;

涉粉人数30人(含)的粉尘涉爆场所;

作业人数10人(含)的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其他情形。

2.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风险,应当确定为B级:

构成危险化学品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

涉及剧毒化学品、甲类自燃化学品的场所和设施;

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连续生产装置开停车作业或者非正常工况操作;

涉及易燃易爆和中毒窒息的有限空间作业;

涉粉人数15人(含)、30人以下的粉尘涉爆场所;

作业人数3人(含)、10人以下的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其他情形。

(三)控制风险评估

企业应当按照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从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4个方面排查出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考虑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前提下,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控制风险的大小和等级。控制风险评估推荐采用常用的风险矩阵法(L·S)。

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有害因素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控制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A级时,应当立即暂停作业,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有害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

──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B级时,应当明确高度危险的危险有害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

──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C级时,应当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

──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D级时,可以维持现有管控措施,但应当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安全措施应当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4个逻辑顺序,对每一个危险因素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在选择安全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并重点突出人的行为。

在安全措施实施前,应当确认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容许的范围,确认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产生新的风险;如产生新的风险,应当对新的风险开展评估。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可接受控制风险的实际,按照从严从高原则,制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取值标准,定期评估控制风险,持续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七、安全风险等级确认

每一项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风险等级按照升级后的固有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分别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

企业应当将全部作业单元网格化,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形成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当遇到多层建筑或操作平台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可以分别绘制各层面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如技术可行,企业可以运用空间立体布置图进行标示。各网格风险等级按网格内各项危险有害因素的最高等级确定。

企业的整体安全风险等级按各网格的最高等级确定。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如何编制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和疏散平面图,集么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