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仅是情感的联结,也是财产的结合。了解《民法典》中的财产归属规则,能让夫妻双方更理性地规划未来,减少纠纷。以下解读帮你厘清楚关键问题——
一、哪些财产属于“婚前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1063条,婚前财产不因婚姻关系转化为共同财产,主要包括:
婚前个人所有财产婚前全款购买的房、车(登记在个人名下);婚前存款、股票基金(需保留账户流水证明);婚前继承或受赠所得(如父母明确声明“仅赠与子女个人”)。人身专属财产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金(如工伤赔偿、交通事故赔偿);专用生活用品(如婚前购买的奢侈品包、手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例如:父母遗嘱写明“房产仅由儿子继承,与儿媳无关”;婚后父母出资购房,若书面约定“仅赠予子女个人”,属于个人财产(需保留协议)。
二、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以下财产归夫妻共有:
工资、奖金、劳务报酬即使一方未工作,另一方工资也属于共同财产。生产、经营、投资收益婚前房产婚后出租的租金(若未约定单独管理);婚前股票婚后增值部分(操作需证明与对方无关才可能保留)。知识产权收益如婚后出版书籍的版税、专利授权费。继承或受赠财产(未明确归一方)关键点:若父母赠与房产时未书面约定仅归子女,则视为赠予夫妻双方。
三、4大争议场景解析
场景1:婚前首付买房,婚后共同还贷,房子归谁?
房产归属:房子归登记方(婚前购买人),但婚后还贷及对应增值部分需补偿配偶(计算公式:共同还贷额÷总房款×当前房价×50%)。避坑建议:婚前签订协议,明确还贷资金来源(如用个人账户还款)。
场景2:父母出资购房,算个人还是共同财产?
关键看约定: 若父母出资时签协议写明“仅赠予子女”,属个人财产; 若未约定,婚后父母出资视为赠予夫妻双方(《民法典》司法解释第29条)。
场景3:婚前存款婚后混用,如何证明归属?
风险点:婚前存款转入婚后共同账户,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避坑建议:婚前开立专用账户,婚后不混入收入;大额支出保留转账凭证。
场景4:婚内财产协议有效吗?
完全有效!夫妻可书面约定财产归属(《民法典》第1065条),例如: “婚后各自收入归各自所有”; “某套房产归女方单独所有”。注意:协议需双方自愿签署,不涉及抚养权等限制人身权利的条款。
四、3招避免财产纠纷,守护家庭和谐
重大资产婚前协议对房产、股权等大额资产,婚前明确权属(可公证增强效力)。父母赠与留书面凭证父母出资购房时,签订《赠与协议》并注明“仅赠予子女个人”。婚内财产协议定期更新每3-5年根据家庭变化(如购房、创业)调整协议内容。
法律温情提示
明晰财产归属并非“算计”,而是对婚姻的负责——
它让付出者有保障,让家庭规划更清晰,也让情感少一分猜疑,多一分信任。
愿每对夫妻既能携手看星河滚烫,也能理性筑起温暖的避风港。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民法典解读:婚前财产VS夫妻共同财产,这样区分更安心,集么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