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资本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对此争论不休。中国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而来,这个时期虽很短暂,但可贵的是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体系,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客观认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经济,建设一个既生机勃勃经济社会,又将之纳入公平公正正义的政治制度之内,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朽命题。
一,关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态包括意识形态和经济政度制度两个方面。资产阶级出现后,反对封建专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对王权贵族和教会腐败,主张民主,自由、平等、私有财产保护和理性主义等价值观。它相对沉闷的封建社会是革命和进步的。资产阶级 代表性人物如孟德斯鸠,卢棱等,以解放个性,倡导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创造了人类新的历史。是人类的进步遗产。
但资本主义在实践中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私有制实际上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则伴随着新旧阶级矛盾而来。不过,在国家主义条件下,发展中也出现自我完善和普惠经济,社会主义因素上升,促使资本主义没有很快消亡。二十世纪末,随着世界东方崛起,西方发展空间缩小,东升西降,已经导致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衰落下去。中国改革是伟大的,但我们在有选择地借鉴资本主义经济积极进步方面的同时,也要时时克服其严重问题,既不去固守僵化的真理,也不全盘接受西化落后的政治制度,而是要建设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型社会制度。
三百年来,西方工业资本私有制消灭了旧的农业土地私有制,以工业革命为先导,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但进入现代,出现了衰落。我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中发展为高度发达的帝国主义。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出现了生产资料及生产方式迅速私有化、垄断化,国际化,一方面生产力高度发展,另一方面与无产阶级矛盾加深,对外发展为帝国主义,导致发生争夺世界资源的战争。
第二个阶段,是新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平稳发展和民生改善时期。是从二战后到美国九一一事件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异化,随着第二次三次产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及信息革命为标志,资本主义加速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生产力,特别是汽车、飞机,通讯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加之金融的世界性垄断,使它们掌控的世界性资源和国家财富大幅增加,财富分配关系也出现了变化,国内矛盾得到缓和,社会福利化,工人贵族化,科技金融和教育医疗事业走向高端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阶段内阶级矛盾由国内转移到国外,军事战争转为贸易战争。苏东解体后,美欧澳及亚洲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矛盾重重,贸易竞争和科技竞争白热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同时随着中美贸易竞争,结构性矛盾也在增长。
第三阶段是东升西降期,美欧经济进入衰落阶段,社会动荡不止。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己经走上独裁和内斗政治道路,民主自由成为撕裂社会的囗号,经济发展渐缓,社会动荡不已。
资本主义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充满矛盾。有鉴于史,我们对资本、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变要有客观的认识,一分为二地分析其利弊,利用其好的方面,限制其坏的方面,洋为中用,去伪存真,合理借鉴。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合理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
首先,资本做为 经济要素完全可以为我所用。我国是商品经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奴隶社会时期,西周就设立了官方市场管理机构,标志着商品经济进入初步发展阶段。隋唐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繁荣,宋代出现纸币(交子)、夜市等,商品经济达到新高峰。在中国这样小商品经济早己发展并曾繁荣过的国家,想要完全阻止资本、市场与货币经济是不可能的。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反对商品经济,与汉代重农抑商主义一样,导致了大家不希望得到的结果。在二十一世纪工业化后的今天,要排斥市场经济更是不可能的了,历史地看,资本的恶本质是可以改良的,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必然伴生资本的存在,这是无法阻止的。
二,在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改善民生,以克服资本内在矛盾。一次分配要体现效率,但要保证劳资双方权益,特别是劳动者的收益权,人格权,休息权。要用有力的法律武器加以规范。二次分配要以民生为主,体现基本公平,不能悬殊过大。在这个方面,可以参考德国经验,以直接税,间接税形式,调整社会贫富。做到既有利于发展资本,又有利于普惠民生。我们要改变对两种社会制度的绝对化看法,要看到不论任何社会制度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并不完全依靠阶级斗争和战争,主要还是依靠科技和生产力发展,依靠和平的环境,才会使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得以改变。在资本主义中期,随着科技革命,生产力日新月异,财富不断增长,为社会主义因素大量进入创造了空间条件,它印证了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关系的观点(但不包括暴力革命)。我们既要古为今用,又可洋为中用,利用资本的强大力量发展中国,造福人民,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至于资本的副作用,要依靠法律加以限制,调整。那种不分清红皂白反对资本主义,并认为它必然给人民带来灾难的理论被实践证明是片面的。
第三个方面是在政治上要扩大人民民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政策,但不能釆用多党制,政治上全盘西化。中国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和上层建筑不同,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实行大一统的国家制度,因此防止了分裂,发展了古代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既要极大解放生产力,又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缩小乃至消除发展不平衡和财富分化的矛盾。这是与资本主义之最大不同。而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决不能搞多党多头政治分立,决不搞山头主义,分散主义,要看到西方民主制己经变质,社会早已失去了方向,出现了国内矛盾加剧,各种势力都在撕裂社会,动乱不止,国际矛盾激化,政府治理无效等等弊端,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最关键的问题是建设一个非常坚强有力的政党做为领导核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实行正确的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造福全体人民。
第四个方面是要努力建立长期稳定发展和多元化结构社会。
其中一是在充分发展资本的同时立法纠正资本的原始缺陷,切实以民生为主发展经济。抑制无序竞争,纠正资本偏离人文道德的倾向;
二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发展各类经济,促进建成包容性开放性社会,并努力建设法制社会,反对社会极端主义和极端自由化倾向,以温和方式调节社会矛盾,防止阶级斗争的破坏作用,维护安定团结局面。
三是坚持小平同志的改革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的目标上。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同时、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同时、高度关注并时刻把工作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要持续不断地落实改善民生措施,恢复和促进公益性,公立性事业如教育,医疗和就业发展的政策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人民的拥护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四是当前要消除对民营企业以及农村政策,国企改革的偏见,巩固发展改革成果,不可轻易改变政策,要在建立公正法律和合法权益保护(包括财产合法收益内谷确定及合法财产继承原则)的基础上,让民营企业定心创业,切不能朝令昔改,反复多变。这一个时期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坚持民生为主;一手抓稳定,坚决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内部团结。在现代,凡文明国家,任何社会,都会自我完善,原因是现代国家治理水平大大超过历史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而且必须不断自我革命,自我修复缺点,不断进步光明,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既要发展市场经济,调动全部经济要素,在国家军事国防和强大的法律之下,发展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国有经济,混合经济,外来经济的作用,尊重人民的创业精神,又要最充分地保障人民民主民生和各种合法权益,以保障人民与资本,资本与公正,秩序与民主,自由与法治关系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只要我们不断地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和谐发展,中国将会平稳地步入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
搜索
从古至今的社会制度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集么律网关于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