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分红55美元,科兴生物“撒钱”有何目的?

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的科兴生物宣布,将于7月8日向全体股东进行每股55美元的现金分红。

科兴生物自2019年2月22日停牌以来,已持续6年。停牌前股价为6.47美元,本次分红相当于其股价的8.5倍,且未来还可能继续派发更多股息。

而科兴生物大手笔分红的目的,外界纷纷猜测与公司持续多年的股东争斗有关。

七年“内战”

2001年,未名医药(002581.SZ)前董事长潘爱华和防疫专家尹卫东两人共同创立了北京科兴。2018年,潘爱华和尹卫东因经营理念分歧反目,正式展开科兴生物控制权争夺战。潘爱华曾联合李嘉强控制的投资基金——1 Globe Capital等,在科兴生物股东大会上反对尹卫东等现任董事会的连任,并提名了新的董事人员。

为保住科兴生物控制权,尹卫东启动了“毒丸协议”,通过向除恶意收购方以外的所有股东增发新股以稀释前者股权。

2018年2月股东大会上,尹卫东在内的五人获得连任。并且在2018年3月宣布1Globe、李嘉强家族、奥博资本以及某些其他股东提交的选票无效。

为此,1Globe对科兴生物提起诉讼。今年1月,英国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以“历史决议程序存在瑕疵”为由,将科兴生物董事会中的四名成员替换为科兴生物股东1Globe等在2018年2月提名的人选,并且宣布此前“毒丸协议”无效。据科兴生物官网2月28日文章,新一届科兴生物董事会的现任成员为李嘉强、卢毓琳、王国玮、李鹏飞和曹建增。此后,曹建增退出,SvenH.Borho进入董事会。

然而4月22日,科兴生物管理层又发布声明称,目前董事会的组成与英国枢密院裁决确认的提名名单并不相符。

在多年争斗期间,双方也从口水战延伸到了互相举报行贿等违规操作、强行切断工厂电源导致生产停滞、抢夺公司印章等激烈行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维梧资本又公开称起诉科兴生物董事会违法行为。维梧资本表示其代表长期投资者,认为新董事会为1 Globe单方谋利,损害其他股东权益

科兴生物也给出了回应。4月29日,可信生物发文称,公司所有普通股股东在过去七年未获得任何分红,但维梧集团已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从科兴的一家控股子公司获得了超过8亿美元的现金股息。

科兴生物认为,维梧集团的行为动机在于谋财,其声称自己是企业股东,试图再次获得更多股息,但其主张与法院裁决不符——英国枢密院在今年年初裁决,科兴生物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中,由特定少数股东提名并经1 Globe投票选出的董事候选人已被合法选为公司董事,前董事会已在2018年2月6日年度股东大会后卸任;前述裁决是最终的、不可上诉的,并且在所有方面均支持科兴的最大少数股东1 Globe。

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科兴生物这种清仓式分红策略,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现有管理层通过资本运作削弱潜在对手的筹码——当公司账面资金通过分红形式分配殆尽后,即便未来控制权发生变更,新任管理者可调动的战略资源也将大幅缩水。

科兴去哪?

除了股东内斗,科兴生物还面临着发展上的迷茫。

2020年初,科兴生物启动新冠疫苗研发,克尔来福成为全球最早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之一。2021年克尔来福获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使用授权,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新冠疫苗之一,供应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新冠疫苗让科兴生物在2021年赚了个盆满钵满。数据显示,科兴生物营业总收入达193.75亿美元,同比增长3694%,归母净利润84.67亿美元,同比增长7572%。

但新冠疫苗带给科兴生物的红利仅仅维持了一年。2022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分别掉到了14.93亿美元和1.14亿美元,跌幅分别达92.30%、98.66%。2023年与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更是出现了亏损。

2024年1月,科兴生物子公司科兴中维宣布全面停止新冠疫苗生产及销售,并终止发放相关绩效工资。

靠着风口赚的钱,如今又作为股东博弈的筹码大笔散去,科兴生物眼下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只是股东间的争斗可能会“掏空”公司的风险,还有未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压力。

(本文完)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股票分红,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