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1924万判9年!侵占数额如何认定?退赔真的能减刑吗?

冯某某作为公司销售经理,通过虚设中间环节侵占货款差价1924万元,最终被判有期徒刑9年,并处没收财产40万元。此案对企业和员工敲响警钟,也暴露了许多人面对刑事案件时的法律盲区。

一、什么是职务侵占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根据《刑法》第271条,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

主体身份:必须是单位员工,如销售员、高管等。利用职务便利:掌握客户资源、定价权、财务审批等职权。非法占有目的:将单位财物转为个人或第三方所有。数额较大:司法实践中,6万元即属“数额较大”,100万元为“数额巨大”,1500万元为“数额特别巨大”。

本案中,冯某某利用销售经理职权,虚设中间公司赚取差价,完全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二、侵占数额如何确定?犯罪成本能否扣除?

关键点:犯罪金额=实际侵占金额,不扣除犯罪成本!

冯某某的辩护人曾主张扣除虚设公司缴纳的税费,但法院明确:犯罪成本是为实现非法目的的必要支出,不应扣除。例如,为诈骗租用场地、为行贿购买礼品等费用,均不得从犯罪金额中减免。

律师提示:

司法审计以资金流水、合同差价等客观证据为准。切勿轻信“做假账能掩盖”,电子数据恢复技术极易溯源。

三、共同犯罪中,主犯与从犯如何认定?

冯某某与杨某构成共同犯罪,但两人地位不同:

主犯(冯某某):策划、指使、主导分赃,量刑更重。从犯(杨某):协助实施,可能减轻处罚。

律师辩护要点:

若被指控为从犯,需举证“受指使参与”“未参与分赃”等情节。主从犯认定直接影响刑期,需在侦查阶段固定证据。

四、认罪认罚与退赔:如何争取从轻处罚?

冯某某的判决显示:如实供述 认罪认罚 退赔553万=从轻处罚

操作建议:

认罪认罚时机:审查起诉阶段签署具结书,可减少基准刑10%-30%。退赔策略:家属协助退赔,需取得《谅解书》。分期还款需与被害单位协商,并经过法院确认。切忌盲目退赔:需律师评估金额合理性,避免“退赔后仍被重判”。

五、如何应对刑事讯问?家属必知3大禁忌

禁忌1:代替嫌疑人做有罪陈述

例如:“钱是我家人拿的,和他无关”——可能涉嫌包庇罪。禁忌2:销毁证据或串供

删除聊天记录、威胁证人,将加重刑罚。禁忌3:盲目相信“关系”

刑事案件全程留痕,所谓“捞人”多是骗局。

正确做法:

第一时间委托律师介入,陪同讯问。如实回答已知问题,对不确定事实保持沉默。

六、律师辩护核心要点

质疑犯罪金额:审计报告是否遗漏成本?差价计算是否合理?切割主从犯责任:举证参与程度、分赃比例。程序合法性:讯问笔录是否同步录音录像?证据收集是否合规?

本案中,法院未“扣除税费”辩护,但其他案件可能存在突破空间。

七、家属应对策略:三步骤紧急救援

第一步:稳住心态,收集材料保存工资单、劳动合同等证明职务身份的文件。整理银行卡流水、聊天记录等可能成为证据的资料。第二步:尽快委托律师律师可会见当事人,避免诱供、逼供。在黄金37天(刑拘至逮捕期)内争取取保候审。第三步:协商退赔通过律师与被害单位谈判,争取分期还款。谅解书需明确“自愿谅解”“不追究责任”等条款。

八、企业合规启示:堵住管理漏洞

权限分离:销售、定价、财务审批由不同人员负责。定期审计:重点核查“中间商”“关联交易”。法律培训:员工需知悉职务侵占的法律后果(立案即丢工作,判刑留案底)。

九、自由与责任的边界

冯某某案绝非个例。许多人因一时贪念,赌上事业、家庭和自由。刑事案件的结局,往往在案发前就已注定——是心存侥幸,还是敬畏法律?

作为律师,我见过太多家属在慌乱中错失救援良机,也见过专业辩护如何扭转局面。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唯有主动应对,才能争取最优结果。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北京职务侵占案如何量刑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集么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