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理解性记忆

一、了解会计科目

1.1 科目没有借贷之分,同一个科目可以放在借也可以放在贷

因此到底该放哪有规律可循,也需要记忆 查手册,科目本身没有借贷之分。

借:应收1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10元

等价于

借:主营业务收入-10元, 贷:应收-10元

1.2 会计事件和中转科目及最终科目

会计事件即财务为了描述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把完整的交易拆分成一系列连续的过程节点,一个节点即为一个会计事件

举例:A从B这买了10块钱原材料,花费20块钱加工后,50块钱卖给了C

这里面就有三个会计事件:

A从B这买了10块钱原材料

2. B花费20块钱加工

3. B 50块钱卖给了C

1.3 中转科目和最终科目

中转科目,中转科目通常指的是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用于暂时记录交易或事件影响的科目。这些科目不是用来永久记录的,而是作为过渡性的账户,以便将交易或事件的影响从原始发生点转移到最终影响点,就是一个完整交易中过程最终会被借贷相反所抵扣的科目

最终科目。最终科目则是指在会计账簿中,用来永久记录交易或事件影响的科目。这些科目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中转科目抵扣之后就是最终剩下的科目

最终科目举例:

利润分配:这是公司在会计周期结束后对净利润进行分配的情况,包括保留利润、分配给股东的股息等。资产评估:对公司的资产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是最新的。负债结算:确保所有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负债都已经得到妥善记录和处理。收入和费用确认:确认所有收入和费用都已经得到正确的记录,并且符合会计准则。存货盘点:对公司的存货进行盘点,确保存货账面价值与实际库存相符。税务处理:处理所有相关的税务事宜,包括计算应缴税款、预缴税款等。

二、三大财务核心报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 所有这权益

利润表:利润 = 收入-成本-费用

现金流量表 =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三、六大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本质上是为了体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因此六大会计科目分类和这两个有关

3.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 所有这权益

资产类科目:反映流动资产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举例子: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

负债类科目:包括反映流动负债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举例子: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反映资本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举例子: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3.2 利润表:利润 = 收入-成本-费用

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举例子: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

损益类科目(收入-费用):损益则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总收入与总费用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净利润或净亏损,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损益类科目余额=收入科目余额-费用科目余额

举例子,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费用:制造费用、工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报销费用

收入和成本区别:一句话解释:更主营业务相关的支出即为成本 随风-技术专研:一文读懂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直采和间采区别:更主营业务相关的采购为直采,不相关的业务采购为简采

收入和应收的区别:

单纯从账务角度考虑,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产生主营业务收入,在收款时就涉及提前收款,滞后收款和现结,三种回款方式对应的科目就是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及(实收)银行现金

会计要素不同:应收账款是资产类科目,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如果期末余额在贷方,则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而主营业务收入是损益类科目,发生时是在贷方,每到月末需要从借方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并且在结转之后,主营业务收入在月末没有余额核算内容不同:应收账款主要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而主营业务收入则是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资金来源不同:应收账款表示的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被占用的资金。而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净额

3.3 共同类科目:这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这样有共性的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共同类多为金融、保险、投资、基金等公司使用,包括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四、科目余额和科目同挂

单个科目余额 = 总的借 - 总的贷

同一个类型的科目(上面六个类型),总的借-总的贷 = 这个类型的科目余额,

因此利润就等于 = 所有收入类型的科目-成本类科目-费用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 期末时余额为0,在每个会计周期的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损益类科目的累计余额需要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应为零。这是因为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通过将收入和费用进行比较,以确定企业的损益情况。

科目同挂:六大分类中不同分类的科目挂到一起了,造成本应该抵扣的,搞成了相加,

比如应付预付同挂,应付是负债类科目,预付是资产类科目,

五、科目到底是属于借还是属于贷

过程中随便放但期末是有方向的(约定俗成,需要查手册),即期末科目余额方向

在会计中,期末余额的方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一般来说,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例如,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其期末余额通常在借方,表示本期发生的用于管理部分的费用支出。

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为: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在正常情况下,期末余额应该与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发生额的方向一致,这表明账户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期末余额与本期增加发生额的方向相反,则可能表明账户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期末余额的计算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上期期末余额的调整、会计政策的变更以及前期会计差错的更正。因此,具体的期末余额方向需要结合实际的会计处理和相关财务报表来确定。

利润 = 收入-成本-费用

收入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费用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成本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资产=负债 所有这权益

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六、一张凭证的我怎么知道借贷应该放什么,且借和贷应该分别放什么,是否有联系

一家公司要生成就的有交易,只有这几个分类: 收入、支出、资产、存货。

因此,借贷怎么放要看这个交易类型是属于哪个分类,然后期末科目余额方向来区分放什么以及怎么放

收入: 预收(负债类)、应收(资产类)、实收(资产类)、主营业务收入(收入类

支出:费用:预付(资产类)、应付(负债类)、实付(负债类)

支出: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成本类

资产:存款、IT设备、整件(资产类)

存货:仓库零部件(资产类)

约定俗成 查手册,记忆 查手册就完了

七、常见一级科目及分类

7.1 资产类科目: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在途物资、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库存商品、长期股权投资等。 还包括会计主体可以主张权益的科目: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账款

7.2 负债类科目: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7.3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

7.4 成本类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

7.5 损益类科目(收入-费用):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其他业务支出 、 营业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营业外支出 、 所得税费用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6 共同类科目:这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这样有共性的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共同类多为金融、保险、投资、基金等公司使用,包括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八、常见现金流项目

现金流没有科目概念,只有现金流量编码,能够识别 经营性流入或者流出

经营流出

经营流入

投资流入

投资流出

筹资流出

其他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集么律网希望会计科目理解性记忆,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