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婚姻登记“断崖式”下滑,2025年我们的婚姻又该何去何从?

都说:“教育是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的。”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氓》,在懵懵懂懂的学生眼中看来,只是一个兰因絮果的故事,是一篇需要费背诵的古诗文。

而《氓》的回旋镖,却会在我们长大后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从时间的长河回溯而来,正中我们的眉心。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贫穷、暴力、始乱终弃、不对等的感情、不公平的责任划分;

原来我们曾在那么早之前就见识了婚姻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堪,并且在长大之后对其避之不及。

2025年民政部发表的最新数据中,2024年结婚登记人数跌破610.6万对,相比较2023年的短暂回温,如今直接达到了冰点。

面对已经跌入谷底的婚姻数据,2025年乃至未来的几十年,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有人说:“婚姻根本没有那么多恶果,大多数的人都是图一个三餐四季的烟火气,图一个身边有人陪伴,老了有所依靠。”

但也有人认为:“婚姻是一场豪赌,做个投资理财都有人劝我三思而后行,为什么换到婚姻这里,就可以盲目闭眼进入呢?”

现在的婚姻,一纸薄薄的证书拿在手上却重如千斤,代表着浓浓爱意的仪式背后却是负担不起的大笔成本。

将就变为了绝不妥协

在传统的人生历程之中,“将就”总是贯穿着一个人生命的始终。

将就着找个工作,将就着相看个对象,将就着结婚,将就着生孩子,将就着继续过,将就着继续活……

被社会环境和父母压力催逼着的人们,身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推着他们向前走,走向从一开始就设定好的未知的结局。

但如今,婚姻的各种结局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和新闻报道赤裸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频繁曝光的婚恋矛盾、离婚案例等负面信息给年轻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震慑。

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观点甚嚣尘上,这样的防御性心理加上群体性认知的强化,使得年轻人形成了“婚姻是高风险投入”的认知。

除此之外,年轻人对婚姻无比抗拒的原因,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对婚姻的恐惧,而是情感替代性产品的井喷式出现。

宠物、恋爱游戏、电影电视剧、偶像明星、网络社交等等,这些娱乐活动在大多数时候是能完全满足年轻人的情感需求的。

他们不再需要一个切切实实的人去依赖,以此来获得情感支持;

而从这些替代性产品中获得的恋爱观念,也会使他们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更加冷静和挑剔,宁愿一直单身,也不愿意为了某种原因而妥协。

很可能在未来,有关情感满足方面的“代餐产品”会更加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试婚、试爱现象也会更加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而反观结婚证和结婚仪式,似乎就会成为婚姻关系——或者不如说是暂时的恋爱关系中最无用的一步。

提升他人转为提升自我

婚育”这个概念,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是在年轻人看来和“牺牲”、“付出”没有任何区别。

最近,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事件正好说明了这一问题。

湖北政府在5月底正式推出了一项名为“妈妈岗”的岗位,其目的是为了给有带娃需求的女性设置一个工作时间弹性、管理模式灵活的就业岗位。

可是在“妈妈岗”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

父职缺失、宝妈又要上班又要带娃的家庭责任分工不均、岗位基本工资极低、弹性时间模糊劳动边界等等问题

作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主力军的女性;

本可以自己在职场上拼搏发光,为什么要被迫戴上“妈妈”的标签,去选择一个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岗位呢?

心理学家Schwartz提出的价值观结构模型,将个体的价值观分为四个维度: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态度开放和态度保守。

其中,自我提升代表着追求个人的成就、地位,而自我超越则强调利他、宽容、追求平等和正义

或许我们的社会更加需要秉持着自我超越观念的人进入婚姻,以或开放或保守的心态完成一段人生旅途,为社会注入新生的血液和力量。

但现在,明显是自我提升观念占据上风,年轻人不愿意将自己打拼来的资源送给后代,所以干脆不婚不育。

而在未来,或许“亏孩子也不能亏自己”式的教育方式也会大肆风靡在各位家长之间。

单身的幸福感

团购里近几年不断推出的单人活动、网上越来越多的一人食简餐教程、单人小家电、单身公寓等等,似乎都在述说着单身文化的繁荣。

而单身人士的群体数量逐渐庞大,也是未来几年可以预见的事实。

他们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要求,消费习惯前卫,不需要为孩子提前储蓄,也没有家族的压力和束缚。

同时,失去了供养家庭这一刚性支出,单身人士对于不公平的职场环境容忍度也会较低,一切以自己的需求为主。

所以,当单身群体数量增加,未来的消费市场或许会掀起一阵飓风,职场的环境可能也会有所改变。

自我决定理论中有一个子理论叫作“目标内容理论”,阐述了目标的具体内容会对生活的幸福感带来的影响。

外在目标诸如成就、地位、外貌等等,不能满足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而内在目标如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实现梦想等等,这些事物能从本质上满足个体对于“自主”的需求。

不会因为满足社会的期望而结婚,其实恰恰正是年轻人对于社会期望做出的最好反抗。

在未来,会有更多面对婚姻选择的人们,正在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一项个体意识觉醒,和人生意义探索的过程。

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更加独立、人格更加完善,也会从内心深处了解到,自己想要的到底会是什么,这个社会的未来又会在哪里。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婚姻登记费的信息,欢迎点击集么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