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在湖南老家有房,却在广东开店拒不还钱,本地法院查控难?”
作为办理过30余起跨省执行案件的律师,我想说:2025年最高法推行的“交叉执行”机制,正让这类“躲猫猫”老赖无处遁形。结合最新案例,分享5个实操绝招,帮你突破地域壁垒追回血汗钱!
一、什么是“交叉执行”?破解“本地保护”的法律利器
简单说,就是由上级法院指定被执行人所在地以外的法院执行案件,避免地方干预。例如:
- 江苏某化工企业拖欠浙江供应商800万,江苏法院久执未果,浙江高院指定安徽某中院“跨省去执行”,3个月内查封该企业在江西的仓库,拍卖后全额回款。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 cross-regional enforcement 的若干规定》第5条,明确异地法院可直接调取银行、不动产、工商等数据。
二、跨省查控5大绝招,附最高法典型案例
1. 启动“异地协查机制”,3天锁定隐匿资产
- 操作:向执行法院申请《委托调查函》,由异地法院协查被执行人户籍地/经营地财产。
- 案例:湖北某建材公司案,通过河南法院协查,发现被执行人在郑州用妻子名义购买的商铺(未登记在其名下),成功追加为执行财产。
- 关键:协查范围包括“配偶/子女名下资产”“异地保单/证券账户”,比传统查控多覆盖30%的隐匿财产。
2. 活用“执行联动平台”,实时监控跨省转移
- 工具:登录“全国法院执行指挥平台”,可查询被执行人在22个省的银行流水、机票购买记录、企业股权变更。
- 案例:最高法发布的广东某系列案中,法院通过平台发现被执行人每周往返粤闽两地,顺藤摸瓜查到其在福建的水产加工厂,连夜扣押30吨冻货。
- 技巧:重点监控“异地高频消费”“突然注销本地公司”等异常行为,及时申请异地法院冻结账户。
3. 申请“律师调查令”,突破地域数据壁垒
- 权限:2025年新规扩大调查令范围,律师可持令到异地房管局、车管所、银行分行调取资料。
- 实操:在山东某执行案中,凭调查令查到被执行人在青岛某村镇银行的200万存款(该银行未接入全国查控系统),避免了“漏查盲区”。
- 注意:调查令有效期15天,需明确“查询XX年XX月至今的交易流水”等具体事项,提高异地法院配合度。
4. 联动“异地公安”,布控老赖行踪
- 机制:对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执行法院可商请异地公安机关协助查控(如高铁购票、住宿登记)。
- 案例:最高法通报的四川-云南联动案中,云南警方通过“雪亮工程”监控,在丽江某民宿抓获躲避3年的被执行人,次日其家属主动还款。
- 适用场景:被执行人跨省频繁流动、拒接电话,申请“临控措施”后,平均10天内可定位。
5. 刑事追责“跨地域管辖”,提升拒执罪立案率
- 突破:2025年《拒执罪司法解释》明确,可在“犯罪行为地、被执行人户籍地、财产所在地”任一法院报案。
- 程律师经验:曾引导当事人在被执行人老家(河南)报案,当地公安对“转移财产至陕西”的行为立案侦查,比在执行法院所在地报案快2个月。
- 关键证据:需提供“异地转账记录”“跨省去向的行车记录仪视频”等,证明老赖故意逃避执行。
三、给当事人的3条实操建议
1. 立案时主动申请“交叉执行”:在《强制执行申请书》中注明“被执行人住所地与执行法院辖区分离,申请上级法院指定异地管辖”;
2. 定期更新异地财产线索:每发现一次被执行人在异地的消费、经营行为,立即通过“智慧执行”APP上传,触发异地查控;
3. 委托本地 异地双律师:本地律师负责流程对接,异地律师实地调查,效率提升50%(程律师团队已开通20省执行协作网络)。
“老赖以为跨省就能躲?现在法院‘全国一盘棋’,律师‘跨省去追债’,你的钱,跑不了!”
你遇到过跨省执行难题吗?评论区留言,程律师团队免费提供个案分析~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集么律网关于跨省的民事纠纷有什么解决方法最好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