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执行案件涉及其刑事犯罪的处理方式:当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当事人提交的执行异议等申请书或者依职权发现原民事案件有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时,应立即中止执行!
法院的核心义务是 **依法移送犯罪线索** 并 **合理裁量执行程序是否中止**,关键在于审查“刑事犯罪是否实质影响民事责任的认定或履行”!
实践中需严格把握证据标准,兼顾诉讼效率与打击犯罪的平衡。并将所掌握的全部相关资料移交至公安机关以作进一步的调查与处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在规定中明确了暂时性的中止执行,但并不代表案件已经彻底终结,相反,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在于,“先刑后民”,将涉案嫌疑人的犯罪证据及其他相关材料移交给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进行更为深入的审查和评估,以便于最终能够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一、法院处理方式**
1. **裁定中止执行**
- 法院认为民事案件的基本事实需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的,应裁定中止执行。
- **例外**:若民事案件事实清楚、责任明确,或继续执行不影响刑事案件侦查的,可不予中止。
2. **移送犯罪线索**
- 将涉嫌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罪名管辖而定)。
- 向当事人出具移送函,并通知其有权向司法机关报案。
3. **区分处理**
- **若属同一法律事实**:中止民事执行,移送刑事侦查。
- **若属不同法律事实**:民事执行可继续进行,刑事部分另案处理。
二、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解读:这条款有三个要点:(1)法院认为有犯罪嫌疑,那么应当转交公安侦查立案。(2)如果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犯罪线索,应当驳回起诉。(3)如果在执行中发现犯罪线索,那么先中止执行,依照“先刑后民”原则,待公安查清有无犯罪事实,再决定是否终止执行,如果公安查明有犯罪事实,那么应当驳回民事起诉,同时启动刑事诉讼程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解读:如果在执行中发现存在伪造证据、捏造事实、串通证人做伪证等虚假诉讼违法情形,且对民事判决产生根本性和颠覆性影响,即如果民事案件中存在刑事犯罪问题,那么《民事诉讼法》做了兜底条款,此种情形属于“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应当终止执行!
3、《刑事诉讼法》第112条
> 法院对发现的犯罪线索有移送义务,公安机关应立案审查。
4、《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十条 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或者作出生效裁判文书的民事案件,属于同一法律事实或者有牵连关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立案:
(一)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执行过程中,发现有经济犯罪嫌疑,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中止诉讼、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或者中止执行生效裁判文书,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的;
(二)人民检察院依法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
(三)公安机关认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经省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的。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情形的,公安机关立案后,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并将立案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及相关案件材料复印件抄送正在审理或者作出生效裁判文书的人民法院并说明立案理由,同时通报与办理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必要时可以报告上级公安机关。
在侦查过程中,不得妨碍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实务操作要点**
1. **审查标准**
- 需初步判断犯罪线索的真实性及与民事案件的关联性(如伪造证据、拒执罪等)。
- 明显涉嫌犯罪的,立即移送;存疑的,可通知当事人补充材料。
2. **程序衔接**
- **中止执行裁定书**:需载明中止理由及依据。
- **移送材料清单**:包括证据副本、案情说明等。
- **通知义务**:书面告知申请执行人中止理由及移送情况。
3. **恢复执行情形**
- 刑事案件审结后,若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承担,依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
- 例如:刑事判决认定不构成犯罪,或刑事责任不影响民事债务履行。
另外,如果执行法院发现此前所作出的判决存在谬误,需要经过内部的详细评估并提交至审判委员会进行审议,以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法院均享有纠错的权力,可以暂时停止原判决的执行,并重新组建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而最高人民法院则有权利直接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法院进行再审,同时还需对下级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以保证能够及时地纠正任何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真正“公正与效率”处理案件,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受到不法侵害的受害人的急难愁盼!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民事案件执行中发现涉嫌犯罪怎么办?,集么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