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逐步对非法集资加大监管力度并进行严厉打击,各地媒体不时报道某某因“非法吸存社会资金”被立案调查的消息。
非法吸存社会资金危害极大,尤其对农村老年人来说,几近是致命一击。辛辛苦苦积攒下的积蓄有可能顷刻间化为乌有,让他们苦不堪言。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那所谓的高息而铤而走险。投入资金的人大凡缺乏法律意识,在高息揽存的非法集资面前只顾蝇头小利结果落了个鸡飞蛋打的残酷的结局,令人扼腕。
被害人多是在非法集资业务员的鼓动下轻信宣传所致。而这些业务员在开始做业务之初又都是从自己的亲朋好友开始,然后在开始阶段以实打实的高息返利,从而使人们放松了戒备心理,导致非法吸存额度越来越大、涉及范围越广、受害者越多。
但实际上,有些涉嫌非法集资的违法人员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他们在某些大城市以注册“某某投资理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营业执照为噱头,虽然营业执照上明确注明“不得开展金融相关业务”,但他们私下里却是以此为目的进行招摇撞骗的。
开始的时候,他们煞有介事地出具存单式的收据,并按约定年息结算。
据了解,某地的非法集资约定利息为年息六厘,即10万元钱蓄户年可获利息6000元,其实利率并不是多高。
而这类非法集资经营者支付给其业务员的提成有的甚至远超这个利率,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虽然吸存越来越多,但支付也越来越多,本身他们并无实际产业,做的就是套取资金的买卖。等公司膨胀“一定规模”到入不敷出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不排除所谓营业执照法人吸存款转移或欲卷款溜之之可能)、一旦出现挤兑则通常无法正常运行,于是就到了频临倒闭的境地,此时,众多投资人资金若想取出就难于上青天了。
这个时候,那些曾信誓旦旦、在吸存亲朋好友资金时拍着胸脯许诺保证的业务员已不敢兑现“丢了我赔”的诺言开始推诿扯皮了。而实际上,他们的确也赔不起。
遇到非法集资的人群不在少数,当情况发生,除了想方设法能讨要一部分外,立即采取报案处理也是比较理智的一种方式。
现行法律规定,个人非法集资达到30万,单位非法集资达到100万的,经侦部分才能立案调查。而往往,一个、甚至几个受害者达不到额度陷入尴尬,有许多人还瞻前顾后,怕一旦立案,钱基本全没了,不如能要多少算多少,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尽人意,陷入崩溃。
目前,我国各省市县区都相继公开了非法集资举报电话,一般有政府部门牵头的“处非办”电话,还有公安经侦部门的举报电话。
但基于有些原因,拨打这些电话也有可能不能立竿见影挽回损失。但,这却是一条有效维权之路经。
还有一个电话许多人并不知晓,那就是各地的“金融办”。该部门就是负责本地金融秩序的监管部门,他们有权利会同上述两部门对非法集资进行管控,联系这个部门还是比较有效的。
辛苦挣钱不易,切莫因小失大。为了家人幸福,捂好自己的钱袋子。远离赌博、远离非法集资,面对高息揽蓄,擦亮眼睛。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集么律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18人非法集资被起诉。